美国失踪儿童寻回率达9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相对失范 , 儿童拐卖案件愈演愈烈 。根据保守调查评估 , 中国每年的失踪儿童总数在20万左右 , 而能被找回来的只占0.1% 。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 , 在承受肝肠寸断的精神摧残的同时 , 倾家荡产 , 踏上万里寻子路 。其实 , 就算是法制健全的美国 , 同样存在“儿童失踪”这一重大社会问题 。
2011年 , 美国司法部统计数据显示 , 每年有79.75万名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失踪或被绑架 , 平均每天接获2185宗个案 。人们在超市、加油站、休息站等都能看到墙上贴有关于失踪儿童的海报 。但其中有约98%的孩子能被找回 , 这与三名孩子失踪后 , 美国政府及社会做出的努力有着极大关系 。
1979年5月25日 , 6岁的艾坦独自一人前往纽约附近的街区搭乘校车 , 在这短短的路上 , 艾坦失踪了 。事件经媒体大量曝光后 , 引起美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艾坦失踪的背后 , 折射出美国学校与家长联系不紧密的漏洞 , 也暴露了警方的低效无能 , 根据不同司法辖区的规定 , 警方甚至要在孩子失踪24~72小时后才会做出反应 。1983年 , 里根总统宣布 , 将艾坦失踪的5月25日定为“国家失踪儿童日” , 并出台了《失踪儿童援助法案》 , 该法案呼吁在全美范围内建立失踪儿童免费报警热线 , 以及全美失踪儿童信息汇总和甄别中心 。这成为了把住儿童走失的第一道关 。
第二名被拐卖的儿童叫亚当·沃尔什 。1981年7月27日 , 来自佛罗里达州的亚当听从妈妈的安排 , 在商场里看几个孩子打游戏 。7分钟后 , 妈妈回来时却发现亚当不见了 。自此 , 亚当父母便开始了维护儿童安全的道路 , 在他们的推动下 , 美国执法机关、联邦调查局设立“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服务中心” , 并开通多种语言全天候救助热线 , 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营救被拐骗儿童 , 成为把住儿童走失的第二道关 。
20世纪80年代后期 , 沃尔玛超市开始启用“儿童安全警报系统” , 并以“CodeAdam”命名 , 以此来纪念亚当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超市走失 , 可立即求助此系统 , 系统启动后 , 超市的出入口将全部封闭 , 工作人员会开始全面搜寻孩子 , 若10分钟内无法找到孩子 , 警方会立即介入 。此后 , 美国超市、商场、医院、博物馆、休息站等公共场所都开始采用该系统 , 成为把住儿童走失的第三道关 。
但悲剧并没有自此结束 。第三名被绑架的孩子叫安博·哈格曼 。1996年1月13日 , 9岁的安博在骑车时被绑架 , 警方于4日后在其家附近发现了她的尸体 。惨痛的教训让人们开始认识到 , 应该不断在媒体上发布失踪孩子的信息 , 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经过一系列努力 , 名叫“安博警报”(AmberAlarm)的失踪儿童警报系统诞生 , 至今广泛用于美国50个州 , 覆盖全球18个国家 。它利用美国紧急警报系统 , 通过商业广播电台、卫星电台、电视台 , 以及电子邮件、电子路牌、短信等方式广泛发布警报信息 。这一方式成为把住儿童走失的第四道关 。
如果说“儿童安全警报系统”解决了儿童在公共场所的失踪问题 , 那么“安博警报”则是将失踪儿童和犯罪分子曝光在群众的海洋里 。1996年以来 , “安博警报”已成功寻回、解救了602名失踪儿童 。据“安博警报”官网2013年发布的信息称 , 如今 , “安博警报”能将信息直接推送到失踪儿童所在区域的97%的居民手机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