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荆公孙敦演变,深度好文




春秋后期荆公孙敦演变,深度好文

文章插图


春秋后期荆公孙敦
荆公孙敦 , 高17厘米 , 宽25.2厘米 , 重1.58kg 。
敦侈口 , 束颈 , 耳作环形 , 圜底下具三个兽蹄足 。盖与器不完全对称 , 盖低于器高 , 无耳 , 上有三个兽蹄形钮 , 可却置 。盖、器通饰乳丁纹 。
盖内有铭文3行15字:
荆公孙铸其
膳敦 , 老寿用
之 , 宝无期 。
铭文大意为荆公孙自铸食敦 , 长寿用它 , 连宝无期 。
敦为盛黍、稷、稻、粱之器 。最大的特点是盖与器能合成球形或椭圆球形 , 因有“西瓜敦”之称 。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形成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 , 历时15个世纪至春秋战国时期 。到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 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水平达到顶峰 。
【春秋后期荆公孙敦演变,深度好文】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 , 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 , 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的精湛技术和文化 。
青铜器是国之重器 , 青铜器价格普遍偏高 。它的收藏一直是收藏的重中之重 。然而 , 在行业内缺乏管控机制的情况下 , 铜器仿冒现象十分猖獗 。没有收藏品鉴定的基本知识 , 很多收藏家在刚涉足收藏品的时候往往会损失惨重 。
青铜器上的铭文是历史记载 , 是金石书法发展演变的典范 , 是高超铸造技艺的体现 。宋、清两代是铜文造假的主要时期 。自宋代以来 , 金石夷子就成为金石家族的研究重点 。作为历史文献记载的铭文青铜器 , 它往往被广泛重视 ,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因此 , 收藏家们在收藏青铜器时注重铭文 。
对于古青铜器上雕刻的添加和修饰的鉴别方法 , 首先要仔细检查饰物及其周围是否为原始表层 。这很重要 , 因为后来雕刻的图案必须破坏原始表面 。后期雕刻选用的图案多为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和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这类后来的雕刻图案中没有扇线的痕迹 。
业内人士指出 , 虽然近年来国内青铜器市场升温 , 但仍存在缺陷 。清末至民国 , 因社会动荡 , 许多传世青铜器散落海外;改革开放以来 , 一些出土的青铜器也被走私出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