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角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角

文章插图

缘 起
“小朋友,请把手里的玩具收起来,我们要上课了!”“怎么又上课了!”“我不想上课!”“老师,再让我们自己玩一会儿吧!”面对孩子沮丧的小脸和此起彼落的抱怨声,兴致勃勃赶来上课的年轻老师愣住了 。
经过一个假期的备课,老师为孩子准备了琳琅满目的课程:民间游戏课、讲演故事课、烹饪课、面具制作课……这些课程,全是按照学前教育纲要的要求,以游戏为主的 。
这些游戏,都是孩子们以前很爱玩的,怎么现在他们就不喜欢了呢?
解 析:
孩子不愿意上课,是因为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太少了 。游戏教学,形式虽然是游戏,却并不是完全的游戏,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意图和步骤 。与干巴巴的照本宣科相比,孩子们对教学游戏有兴趣,可是,他们也需要自主游戏,需要每天有一定量的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完全自己决定做什么,和谁一起做,做多久,甚至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 。
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并不见得少 。
观 察
镜像一 “恶作剧”中的规则意识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角】胜胜和小伙伴一起去游戏室玩 。走到门口,他用两手撑在门框上,笑着看门外的孩子 。斌斌见门被堵住了,就用身子往胜胜身上撞 。可是不管怎么用力,胜胜就是不松手 。
而另一边的莹莹也打算要进游戏室 。她走到门边,在胜胜的左手上按了按,嘴里还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马上,胜胜就把左手放了下来,让莹莹进去了 。斌斌也想跟着进去,却被胜胜拦在了门外 。于是,他又往胜胜身上撞,可胜胜就是不让他进 。
过了一会,莉莉也来到门边,同样在胜胜的左手上按了按,“叮咚,叮咚”叫了两声,胜胜也把莉莉放了进去 。斌斌想了想,走到门边,学莉莉的样按了按胜胜的手,“叮咚,叮咚”两声,胜胜马上让他进了游戏室 。
解 析:
从上述故事中不难看出,“恶作剧”游戏中斌斌就是个败而不馁的学习者,经过一次次的体验,最后终于明白游戏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畅通无阻 。而莹莹和莉莉则是已有经验的使用者,显然她们将胜胜的行为理解为是在进行开门的游戏,然后又将自己的想法付着于行动 。很快,她们的想法就被认可了 。胜胜在游戏中担任的是游戏启动者的角色,是他的奇思妙想带动了其他孩子的游戏,也正是他坚决的态度保证了游戏规则的执行 。
可见,在自主游戏中,孩子很容易领悟到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
镜像二 捣蛋鬼的“发明”
杨杨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常常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法,令家长防不胜防 。
一天下午,杨杨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和隔壁的琪琪等小朋友悄悄约好,溜出了家门,跑到小区垃圾篓里捡出一个泡沫蛋糕盒当足球踢,玩得可带劲了 。妈妈在后面怎么叫都不听 。晚上爸爸回家,听妈妈说了这事,灵机一动,拿来一张报纸对杨杨说:“杨杨,你不是爱玩吗?把这张报纸拿去,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张报纸能怎么玩?”妈妈责怪爸爸,杨杨却乐呵呵地拿着报纸转身走开 。
一会儿,爸爸妈妈惊奇地发现平时活动不认真的杨杨,此时正玩得入神,他一会儿将报纸贴在胸口跑来跑去;一会儿卷成一长条做障碍物,来回跳;一会儿又揉成一团,当“手榴弹”扔……
解 析:
一个废弃的蛋糕盒,一张报纸,却能让孩子玩得如此尽心,这从某种角度上反映了家长为孩子提供的许多玩具,并没有真正满足他创新的需要 。看看孩子家里的玩具:逼真性玩具多,半成品、废旧材料提供得少,有的比实物还漂亮,但却不能使孩子保持长久的兴趣 。让孩子去发现玩具,并把制作玩具看作游戏的一个过程,这样更能满足他创新意识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