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家庭教育的情感基石






在家庭里,父母与子女之间,十分需要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追求信任,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 。信任的心理机制对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 。

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和子女的共同生活中,通过双方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来进行的 。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 。
一些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子女对父母有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蒙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 。他们也特别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信任 。他们认为,只有父母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 。父母的信任意味着理解、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 。

从教育效果看,信任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信任可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干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服从,心里话乐于向父母倾吐 。这既增进了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 。又使父母教育子女更能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 。反之,若父母对孩子持不信任或不够信任的态度,就无法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因此而受到伤害,他们对父母的信赖也势必减弱 。
这样,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会相应减弱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信任孩子 。


【信任:家庭教育的情感基石】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为何抗拒“早期教育”






问:我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 。听人讲孩子的智力越早开发,孩子长大了就越聪明 。因此,我们也给孩子报了好几个辅导班 。平时在家里,我们轮换着教孩子识字、数数,大人虽然很累,但一想到孩子的将来也就咬着牙坚持 。可是,孩子一点也不配合 。刚开始时,还有点热情,时间一长,教什么都不愿学 。
答:早期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已被许多家庭所共识 。早期的一些训练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中外名人大多受过良好的早期影响 。对于智力落后儿童,越小训练越有效,这些都是我们的实践证明了的 。
但是,许多家长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早期智力教育混为一谈,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
一提早期教育就认为是给孩子上几个辅导班,上学之前能识多少个字,会背多少个儿歌 。把孩子时间都占得满满的,连一点游戏,嬉闹的时间都没有 。于是不管孩子自身素质如何,兴趣如何,对知识的“消化”能力如何,将大量知识“填鸭”式地硬塞给孩子,将早期教育的内容,局限于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多方面的综合教育 。
我觉得,早期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智力开发,还包括对孩子良好的性格、品德、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习惯方面包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 。能力方面包括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中,重要的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人格教育,是培养孩子能够关心他人,具有独立意识 。
目前,社会上对早期教育还存在着片面发展的错误认识,在早期教育中往往忽视思想品德培养,认为“树大自然直”,甚至发现孩子的一些不良意识和行为习惯,也不以为然,说什么“年龄小,不懂事,大了就好了,”不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任其发展下去 。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孩子一下学到很多知识,变成“超常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