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以下儿童不宜多吃粗粮

【6岁以下儿童不宜多吃粗粮】

6岁以下儿童不宜多吃粗粮

文章插图
卫生部等部门发布公告 , 2011年5月1日起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 。采访人员在北京的各地大超市看到 , 不少面粉开始“变脸” , 写上了“不含增白剂”的字眼 。我们究竟该怎么选、怎么吃米面杂粮才更健康呢?
面粉增白剂影响维生素摄入
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教授表示 , 新麦子制作的面粉口感不好 , 发黏、筋力不足 。要放几个月以上 , 做出来的面食口感才能变好 , 这个过程就是面粉的“后熟” 。在面粉里加过氧化钙或过氧化苯甲酰 , 就是为更快促进面粉的“后熟” , 改进面类制品的口感 。同时 , 氧化剂同时也能氧化掉面粉中微量的胡萝卜素等有色物质 , 让面粉变白 。这种增白效果本可有可无 , 遗憾的是 , 它曾经喧宾夺主 , 以至于人们都干脆把氧化剂叫做“增白剂” 。
沈雁英指出 , 面粉即使白得耀眼也不会改善其营养品质和口感 。相反 , 添加过多氧化剂的面粉维生素含量会明显下降 , 抗氧化物质也损失严重 。然而面粉作为主食 , 恰恰是人们膳食中B族维生素尤其是B和B的重要来源 。
买面粉别看重色相
采访人员在超市看到 , 标识为“大磨坊面粉有限公司”生产的饺子粉、面包粉、标准粉、富强粉都标注了不含增白剂字样 。
到底该如何判断面粉中是否有增白剂?专家表示 , 市民可仔细看配料表 , 若含过氧化苯甲酰或稀释过氧化苯甲酰 , 就是含有增白剂 。不含增白剂的面粉做出来的食品呈暗黄色 , 不会明显白得发亮 。
在选购面粉方面 , 专家建议 , 一要看包装:看包装上是否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等内容 , 尽量选用标明不加增白剂的面粉;看包装封口线是否有拆开重复使用的痕迹 , 若有则为假冒产品;二是看色泽:正常面粉通常呈乳白色或淡黄色 , 而添加面粉增白剂的面粉呈雪白色或惨白色 。应选择色泽为乳白或淡黄色 , 粒度适中 , 麸星少的面粉;三是闻气味:未加增白剂的面粉有一股很自然的淡淡的麦香味 , 若有异味或霉味 , 则为增白剂添加过量或面粉超过保质期 , 或遭到外部环境污染已变质 。
粗粮
有胃病不能多吃粗粮
如今很多人出于健康考虑开始吃些粗粮 。沈雁英指出 , 相对于大米、白面等细粮而言 , 粗粮在加工的过程中损失了较少的营养 , 对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补充很有好处 。不过 , 粗粮也不能不加限制地猛吃 。有胃病或消化性溃疡的人不适合多吃粗粮 。大量的纤维素会对肠胃产生一定的刺激 , 一般的健康人没问题 , 但有较重胃炎或胃酸过多的人都不太适合 , 肠胃有溃疡的人同样受不了 。
6岁以下婴幼儿也不适合多吃粗粮 , 因为学龄前儿童的胃肠道发育不成熟 , 消化吸收功能差 , 不宜多受刺激 。此外 , 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摄入大量的钙、铁、锌等矿物质 , 而粗粮中所含的植酸和单宁却有可能阻碍这些微量营养素的吸收 。
谨防被伪粗粮迷惑
“粗粮细做”可以提升口感 , 不过沈雁英指出 , 粗粮的优势在于没有精加工 , 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得以保留 。如果在其中加入大量油脂、植脂末、糖 , 配合大量白面粉、白米粉、纯淀粉等 , 其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如有些餐馆和超市销售的玉米饼是用油脂煎的 , 用食用碱或泡打粉制造多孔效果 , 用精白面粉和淀粉来加强细腻感 , 用糖来改善口味 。这样制成的食物 , 已经不能完全保有玉米的营养价值 。还有很多地方做豆包馅料的时候 , 几次丢掉煮豆的水 , 再把豆皮全部去掉 , 把红豆沙做得特别细腻 , 甜味特别重 , 然后用精白面粉做成看似精细的豆沙包 , 这却会损失豆包本身的健康特性 。另外 , 超市里常见到的粗粮饼干、麦麸饼干 , 也多是油炸后制成 。粗粮易吸油 , 而且吸油后会口感变好 , 但这也无疑让粗粮的健康品质打了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