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龙虎尊怎么断定真伪


青铜器龙虎尊怎么断定真伪

文章插图
青铜器龙虎尊
商器 。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 。器高五十点五厘米,口径四十四点九厘米,重约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 。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 。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 。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 。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 。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 。关于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在这里,"人"应是那些奴隶,"虎口衔人"反映奴隶社会的残酷、恐怖 。对于这种传统的解释,另外一些考古学家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在表现一种巫术主题 。青铜器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礼器,这样的纹饰应是巫师作法的情景纪实 。张开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师,巫师在祭祀中通过老虎的帮助而表现出一种能够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 。"虎口衔人"这一图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能做出精确的解释,但在当时一定是和某种神话和宗教信仰相联系的,在祭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 。
青铜器是青铜合金(紫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器物,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
古代青铜器的合金成分是鉴别真伪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代青铜是用一定比例的合金熔炼铸造而成的 。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含铜量不同 。如商代青铜器中,铜一般占70%以上;在春秋战国秦汉青铜器中,铜和锡的比例一般为79:21 。宋代以后,降低了锡的含量,提高了铅的含量,并添加了一定量的锌 。明清和民国时期,青铜器基本上都是用黄铜制成的 。一般来说,器皿的铜含量越高,氧化越深,锈斑越厚 。
青铜器之所以被称为“古铜”,是因为青铜氧化后的颜色是蓝灰色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是蓝色的 。今人称青铜器为青铜,古人称其为“箕金” 。因为很多青铜器刚出炉的时候都是漂亮的,金黄色的 。汉代以前的文献中所提到的“金”,也常指青铜 。当然,根据铜和锡的比例,青铜也会有银白色和浅黄色 。
在艺术品市场上,青铜器一直是艺术品投资的佼佼者 。青铜的投资回报率一直很高 。民国时期,很多在北京琉璃厂发家致富的古董商,大多是“吃金石” 。当时,一个周代青铜鼎可以换取一堆康永和永干官窑瓷盘、碗、壶等器物 。
虽然我国青铜器比其他国家晚,但我国的青铜铸造技术、铸造工艺、装饰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国家 。我国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最好时期 。这也是我们的青铜器能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瞩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中国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也值得学习,因为我国的铸造工艺使得我国的青铜器早期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青铜器,这使得我国的青铜器特别珍贵 。
【青铜器龙虎尊怎么断定真伪】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历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至今已历经15个世纪左右 。自古以来,青铜器被历朝历代称为国宝,居收藏之首 。民国时期,碑文研究兴盛,青铜器收藏达到顶峰,相关著作数不胜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