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摇钱树增值因素




青铜摇钱树增值因素

文章插图


【青铜摇钱树增值因素】青铜摇钱树
青铜摇钱树 东汉文物,现藏于四川省三台县文管所,通高138厘米 。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二十九种部件衔接扣挂而成 。基座为红陶质,树用青铜浇铸 。
树冠上是古代的人间祥鸟朱雀;树干上饰人、动物、铜币等图案,体现出当时一副歌舞升平、人间太平的美好景象;基座上是两只赑屃(bìxì)(霸下),传说在龙的孩子中排名老七,气大好负重,常背负石碑于宫殿中,是长寿,吉祥,走鸿运的保护神 。
全世界绝大多数古代青铜器都没有铭文,只有少数在印度出土或铸造的铭文很短的青铜器 。中国出土的带铭文的古代青铜器10000余件,其中不乏杰作、杰作 。例如,毛公鼎上的铭文就有497个字 。这些铭文字体,或粗犷粗犷,或铿锵有力,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这些铭文也是最难辨认的部分 。
目前,在市场上,收藏家已经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礼器上,小到青铜兵器、杂物等小物件 。由于定一遵义等品质较高的青铜器收藏品在世界上并不高,而且价格不菲,所以近年来一些中小收藏家开始收藏兵器杂物 。铜佛像、铜镜等小品类市场不断涌现,增长幅度较大 。
青铜——通常指收藏中的重器,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青铜器由纯铜和锡铸造而成 。常用的有礼器、兵器、食具(包括乐器)和工具(主要是容器) 。最早的青铜器应该是从夏代开始的 。据记载,夏禹用九州铜制成九鼎 。青铜器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中原”就是明证 。夏被商灭,丁迁入商 。周克尚将九鼎迁至洛邑(今河南) 。最常见的是鼎和爵,品种繁多,尤其是商代中晚期,制作较为精美,大型器物(如大方鼎等)常见 。战国以来,青铜器趋于衰落 。严格来说,三国之后,只能算是青铜器(如钱币、佛像等) 。
我们星球上大多数古代文明的开端都始于对青铜的掌握和使用 。除了木材、石头、粘土等天然材料外,青铜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金属 。青铜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也标志着人类迈入了文明的门槛,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向早期文明的转变 。.
中国青铜器的社会功能不仅逐渐从祭祀用具转变为实用用具 。同时,青铜器的纹饰也由庄重的饕餮纹、夔纹转变为富有韵律的偷曲纹、环带纹,进而发展为鲜潘池纹、宴会纹、攻纹等 。这种格局不仅是制造技术或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造成的,而且与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变革也有一定的联系 。
大约在 5000 到 6000 年前,它出现在西亚的两个河流流域 。苏美尔文明中雕刻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青铜剑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2000多年前,青铜逐渐被铁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具有最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青铜器代表了先秦时期中国精湛的技术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