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看看名师都是怎么上课的?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看看名师都是怎么上课的?

文章插图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62-63页的《方程的意义》 。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 。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
2、会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等量关系 。
能力目标:
学生在观察、比较、抽象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
情感目标: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
三、教学重点:
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了解天平 。
谜语导入,引出天平这个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学生对天平感兴趣,从而请学生说说对天枰的了解,接着视频介绍天平的原理 。
(二)创设情景,抽象出等量关系
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 。
(板书:50+50=100)
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两盒一样重的饮料(250克),右边放上另一瓶饮料(500克),再次请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 。(板书:250+250=500)
这两个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既让学生从天平"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又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然后我还创设2个情境,让学生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真正体会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
情景3:演示出天平左右盘分别放一个空杯子和一个100克的珐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平衡,即空杯子的重量和珐玛的重量是相等的,空杯子的重量=100克 。继续演示,在杯中倒满水,天平倾斜,说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 。(板书:100+x>100)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看看名师都是怎么上课的?】再增加珐码,又得到100+x=250的等式 。(板书: 100+x=250)
情景4:天平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方一个50克的砝码,根据不平衡状态得到y <50的不等式 。(板书:y <50)接着在左边增加一个同样大的球,天平平衡了,得到y+y=50或2y=50的等式 。
(板书:y+y=50或2y=50)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 。
(三)引导分类,概括方程的意义
在得出这么多的等式和算式后,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并交流分类的标准 。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逐步概括出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观察,讨论与交流,得出方程两个要素:一必须含有未知数(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二必须是等式(也就要有“=”) 。
这样的设计我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大胆设想,敢于发现,抽象概括的机会,真正体会到自己获取知识,发现知识的成功乐趣 。
(四)层次练习,巩固方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