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在家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文章插图
幼儿园大班适龄幼儿的父母, 都非常关心孩子进入小学后能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过渡期,这也是幼儿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关注的问题 。幼小衔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和习惯的养成,还要实施个性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做好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那么,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1.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 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 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般来说, 三代同居的家庭中, 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幼儿智能开发上予以较多关注, 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而不同 。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孩子上要尽可能做到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 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 。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 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 吵闹不休, 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不良性格及攻击性行为 。
2.加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培养孩子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极好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能力, 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总是不如别人,成就动机低,就会消极被动,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也会半途而废 。久而久之,将会阻碍幼儿身心的发展 。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多种兴趣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幼儿来说则可能是 “成功是成功之母”,要多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 。有的家长在训斥孩子时常常口不择言: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多好, 人家的孩子多聪明,你看你笨死了 。家长在生气的时候什么话都能说出来, 却不知你这一句气话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所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家长要忌讳用“傻瓜”、“没用的东西”、“笨蛋”等侮辱性的语言 。孩子的成长是从认识错误开始的, 认识错误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
家长表扬孩子也要适合年龄特点 。学龄前的孩子在口头表扬的同时给一个吻、一次拥抱,孩子会非常高兴,效果也更好 。
幼儿期自我意识虽已萌发,但尚处于朦胧阶段 。家长应及早观察与发现幼儿自信心形成的趋向,注意培植和塑造, 防止骄傲、固执与退缩、自卑等性格的发展及不良影响的侵袭,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影响,把自信心的发展引向健康积极的方向 。
提醒一点:孩子需要表扬、赞美和激励,但是该批评时也要批评,批评时一定要有个“度” 。
3.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这个时期家长应尽量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什么事情都可以谈,比如可以讲一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孩子是很喜欢听的 。多听,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倾听,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多讲,让孩子说一说幼儿园里的故事, 和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讲个小笑话,做个小游戏, 也可以让孩子复述故事,讲讲故事里都有谁,在做什么 。多讲主要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