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容易出错的八个环节


儿童用药容易出错的八个环节

文章插图
编者的话: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等4家医院的儿童药物中毒案例中,儿童误服占79.2%,家长给孩子用错的占18.5% 。本期《生命时报》邀请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高恒淼、北京朝阳医院主管药师张征针对儿童用药容易出错的八个环节进行指导 。
1.仔细阅读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用药的向导 。然而,调查显示,13%的家长在给孩子服药前从不看药品说明书;25%的家长偶尔或从不关注服药的禁忌,如不应与哪些食物或药物一起吃;还有38%的家长在孩子服药后,很少仔细观察其是否出现说明书中描述的不良反应 。
有些药物最好在特定时间服用,如抗过敏药应在睡前服,如果不阅读说明书,可能让孩子出现白天嗜睡等症状,影响学习 。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腹泻等副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用药前没有阅读说明书,可能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此时擅自给其加用止泻药,很可能引起其他问题 。
阅读说明书还要理解其中词语的意思 。例如某些药需要“空腹服用”,这是指腹中没有食物,处于空的状态,如早上起床时和睡前 。具体来说,饭前1~2小时和饭后2~3小时都属于空腹 。
2.了解药物主要成分
大家到超市买食品时,都会留意成分表,但给孩子用药前,很多家长却不注意药物成分 。感冒药和退烧药是最容易被家长忽视成分而用错的药 。
退烧药的主要成分多为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很多感冒药也含有这些成分 。如果孩子感冒发烧,需要同时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应先看是否都含有类似成分,不要自行叠加用,以免出现过量 。肝肾功能不全者用前应咨询医生 。
如果孩子以前服用过某种药物,且发生了过敏反应,再次服用很可能过敏,这时应及时咨询医生,选用合适的药物 。家长带孩子看病时,一定要将孩子的用药过敏史、正在使用哪些药物等信息详细地告诉医生,便于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儿童用药容易出错的八个环节】 3.选对品种和用量
在药店,你可能因为发现治疗同一疾病的药物有多种,不知道如何给孩子选择 。其实,同类药分成人药和儿童药,儿童药还应根据年龄和体重有所区别 。建议选择针对相应疾病的儿童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提示使用 。
不可把同样的成人药自行减半给孩子服用 。你可能认为把药片一分为二就是减半,但这种做法并不能精确地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减半 。建议选择儿童专用的剂型,如悬浊液等,并按说明书的指导给孩子使用 。如果某类药物没有儿童剂型,必须用成人剂型时,要听取医生的意见 。
4.关注孩子的体重
家长往往会忽视体重对孩子服药剂量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儿童口服药会在说明书上注明两个参照标准,一是年龄,一是体重 。标注的体重是这一年龄段的平均值 。
如果孩子明显超过平均体重,吃药时一般参照年龄标准 。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体重为30公斤,已经达到10岁孩子的水平,但他的肝、肾功能还是6岁孩子的水平,如果超量用药,很容易使孩子肝、肾功能受损 。这时应咨询儿科医生或药师,选择合适的用量 。
即使是对同一个孩子,用药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医生给孩子开过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而发育期的孩子体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调整剂量,保证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