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口服避孕药加大乳腺癌风险


专家称口服避孕药加大乳腺癌风险

文章插图
乳腺外科医生常说一句话:“如果一生注定要得一种癌症,宁得乳腺癌 。”这是因为较其他癌症,乳腺癌更易于早期发现,预后效果往往较好 。其他癌症治疗在维持生存的时候,乳腺癌治疗已在谈及如何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不过需要知道的是,乳腺癌不只是乳房病了,它意味着身体的内分泌、既往的生活饮食、精神压力状况也出了问题 。因此关注乳腺癌,就是关注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 。
新发现乳腺癌患者
超一成在中国
40岁的王晴(化名)在淄博市开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2011年底,她发现自己乳房中有结节,当时是年底,业务忙,转过年来再去医院检查时,被确诊为乳腺癌 。
“当时觉得天快塌了,打击特别大 。”她说 。患病之前,王晴自诩为“典型的肉食动物”,应酬多,吃肉多,所里各项事务带来的精神压力也大 。
乳房承担着人类哺育下一代的职责,也具有审美意义 。现在每年全球有超过130万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其中14%的新发病例为中国女性 。乳腺癌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 。
不过,我国的发病率在全球属于中低水平,在美国,每10万人中就有125个人患乳腺癌 。
多家医院的乳腺外科医生称,我省还没有准确的监测数据,但从门诊量来看,每年都在增加 。“2000年以前,我们一年的乳腺癌手术量不到60例,去年我们做了700例 。”齐鲁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杨其峰说 。
门诊中时常碰到的年轻乳腺癌患者让医生尤为痛心 。研究表明,乳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在东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在亚洲等低发地区,一般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在45-55岁之间 。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年轻患者 。
杨其峰说,曾经有一位乳腺癌患者刚刚23岁,还是在校大学生,来就诊时,肿瘤已经长到5厘米了,查出来就是晚期,非常可惜 。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99%的乳腺癌发生于女性,男性也会得乳腺癌,仅占1% 。
美国著名影星朱莉以切乳的方式防癌,让很多人认为,癌症和遗传密切相关 。其实,这只是乳腺癌发病的一小部分原因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余之刚表示,导致乳腺癌的原因很多,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因素、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等都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
该院曾对各地乳腺癌患者问卷调查后总结了如下几种诱因:①初潮年龄在13岁以前,而闭经年龄推迟至55岁以后 。②有乳腺癌家族史 。③体力活动少,体形肥胖 。④长期的精神紧张、抑郁 。⑤反复做人工流产,导致了内分泌紊乱 。⑥晚生育或未生育、未哺乳 。
乳房与雌激素
滥用保健品、化妆品加大风险
众所周知,雌激素对女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它可以显著降低女性冠心病、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几率,避免骨质流失 。对于乳腺癌发病的机制,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定论,但医学界可以确定一点,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是高危因素 。因此,雌激素可谓双刃剑 。
山东省肿瘤医院两腺外科主任王永胜解释说,雌激素摄入过多导致了女性月经初潮期普遍提前,相当一部分在13岁之前,而闭经年龄推迟,行经期延长 。在行经期,正是女性体内雌激素维持在高位之时,也就是说,行经期越长,雌激素对身体的影响越大 。
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和乔治城大学的科学家甚至发现,接触或摄入可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化学品或食物,生下女儿比其他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更大,其孙女、曾孙女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