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星搭档》“听见世界”从人工耳蜗开始


《梦想星搭档》“听见世界”从人工耳蜗开始

文章插图

【《梦想星搭档》“听见世界”从人工耳蜗开始】李永新主任: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 擅长双侧人工耳蜗微创植入;听力重建手术;各类中耳炎手术;面瘫、肿瘤等 。
近日 , 分别来自四川乐山的张露、河南的王家乐、辽宁大连的冯俊霖三个重度听障小朋友通过央视《梦想星搭档》第二季的帮助 , 在该栏目手术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顺利完成了澳科利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 目前康复进展良好 。
其中 , 小张露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全面检查时意外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 暂时无法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小张露的情况引起北京同仁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 专门组织全院相关科室会诊讨论治疗方案 , 最终与央视《梦想星搭档》和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人工耳蜗制造企业―澳科利耳公司 , 共同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下 , 使小张露得到了救助 。
该栏目让更多人关注到听障群体以及救助听障群体的白衣天使们 , 以下 , 是笔者通过采访小张露的主治医师―李永新主任了解到的中国听障人群现状和李主任对社会大众、对耳科行业的呼吁与期盼:
耳蜗行业发展现状―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人工耳蜗手术 , 如今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曾在美国进修学习的李永新主任表示“发达国家人工耳蜗手术比我国起步早近10年 , 它们科研成果相对多 , 各方面工作做的比较完善 , 而我国相对滞后 , 工作还需继续深入完善 。有数据显示 , 目前我国重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累积至2014年 , 达2000余万人甚至更多 。
李永新主任介绍说 , 如果听神经长时间得不到声音信号的刺激 , 其功能会退化 , 因此人工耳蜗植入越早越好 。仅新生儿听障 , 中国每年有3万名左右 , 但发病率高的往往是贫困闭塞地区缺医少药 , 孕前检查、孕期保健及其配套措施相对薄弱、新生儿基因筛查工作开展有限 , 还存在抗生素使用不当等因素而导致的听力损失的情况很多 。
根据这一现状 , 李永新主任呼吁:
重视耳科行业人才队伍壮大和全面培养
李永新主任表示 , 我国人工耳蜗手术临床技能或已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他解释道 , 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发病率高、疑难杂症多 , 医生接触的病例多 , 所以中国耳科医生的临床技能技高一筹 , 但是专业人才的数量和需要救助听障人群的比例悬殊 , 造成目前国内听力师、耳科医师和术后言语康复老师的严重稀缺 。而对于帮助听障人群重返有声世界 , 目前行业内这些专业人才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
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救助的队伍中 , 对于听障群体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救助 。
关注“心理听障“问题
在国外 , 听障人群是有一个庞大的专业团队来服务的:听力师、耳科医师、术后言语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等 。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前需要有听力师进行评估、术后还需接受言语康复训练 , 更重要的是要有心理咨询师为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和交流 , 孩子才能逐渐恢复起来 。心理层面的康复也是重要的课题之一 , 这样才可以全方面的帮助听障人群回到有声世界 , 开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