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 听后感


命若琴弦 听后感

文章插图
看到《命若琴弦》这四个字 , 我顿时觉得内心的一根琴弦响了 , 于是 , 这本书的录音 , 就顺理成章的进入到我的脑海 , 沁入到我的心灵!
本以为是一部小说或者传记 , 听完后才知道是一本散文集 , 而作者就是初中时就曾关注过的:史铁生!
初中课堂上《秋天的怀念》 , 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还能记得 , 那个作者 , 也叫史铁生!那时因为那篇课文而知道 , 有一个叫史铁生的人 , 双腿残废 , 却不屈不挠 , 用心生活 。
学完后也只是敬佩 , 只是在诸多课文的作者里面 , 记住了一个叫“史铁生”的作家 , 却并不能体会一个双腿残废的人 , 在生活中的诸多不易!
往后这么多年 , 也很少再去关注史铁生本人和他的作品 , 更多的是跟着浪潮 , 去寻找众人都觉得漂亮的贝壳或者浪花 , 在书的海洋里 , 竟然忘却了这么一只海龟!
再次听史铁生的书 , 我才知道:史铁生 , 不仅是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 , 还是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 , 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
他是那个我们在中学课本里读到过的坐在轮椅上的战士 , 是那个被韩少功誉为“生命的奇迹”的人 , 他在2002年曾获得过: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
没有精读《命若琴弦》 , 但从辰天老师的声音里 , 从左小夏工作室的文字里 , 我似乎看到了:
一老一小两个瞎子 , 师徒二人为了自己的眼疾 , 为了自己的生活 , 为了自己的爱情 , 虔诚地弹拨着琴弦 。
当曾经的目标实现后 , 老瞎子突然发现 , 弹断一千根琴弦 , 和他的眼疾根本毫无关系 , 他在痛苦和无奈中 , 却幡然明白师傅的苦心 。
弹琴 , 于老瞎子而言 , 已经不再是为了治好眼疾 。
讲稿中提到的史铁生自己手术前的心态:要么恢复如初 , 要么死去 。可手术后的他 , 跟手术前毫无区别 , 但站立的希望却一去不复返 。
他明白自己此生再也无法站立起来 , 想到了死!好心的医生 , 没有治好他的腿疾 , 却治好了他的心疾 。
从此 , 坚韧的史铁生诞生了 , 中国多了一位身残志坚的文坛大咖!
讲稿里讲述的黄土高坡清平湾的乡情 , 讲到“跛老汉”千里迢迢送粮票 , 讲到陕北老乡的白馍馍 , 那一份份纯朴 , 一份份真情 , 足以让史铁生回忆一生 。
书稿中提出来的问题:倘若让你二十一岁时 , 就面对双腿不能直立行走 , 下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的残酷现实 , 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确实让人打了一个激灵!
如今 , 我们时时都在焦虑!
焦虑我们的房子不如同事住的好 , 焦虑我们的车子不如同学开的好 , 焦虑我们的孩子不如谁家的优秀 , 焦虑我们的工作不如谁谁谁的既清闲有多金 , 焦虑……
似乎生活中全是让我们焦虑的事情!我们却忽视了 , 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 , 拥有健康的家人 , 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