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母乳性黄疸( 二 )


母乳性黄疸症状四:
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 , 逐渐加重 , 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 , 然后黄疸渐渐减轻 , 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病理性黄疸的症状与体征
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 , 持续时间较长 , 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 。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 , 多属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
诊断:
(1)血常规 , 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有核红细胞计数 。
(2)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 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达205μmol/L(12mg/dl)早产儿256μmol/L(15mg/dl)应警惕发生小儿胆红素脑病 。
(3)尿常规及尿三胆试验 。
(4)注意大小便颜色 , 必要时行粪胆原检查 。
(5)根据病情选作以下检验:
①疑为新生儿肝炎者作肝功能检查 , 同时查母子HB—sAg、HBeAg、HBV DNA、抗HBc-IgM等 , 甲胎蛋白(正常新生儿甲胎蛋白阳性 , 生后一月时转阴) 。
②疑为新生儿败血症者作血培养 , 局部感染渗出物作涂片及培养 。
③疑为巨细胞包涵体病 , 作尿沉渣检查找有包涵体的巨细胞 , 有条件可作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 。
④疑为新生儿溶血症作有关检验 , 详见新生儿溶血症 。
⑤疑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检测正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正常人>75% , 患者降低);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生成试验;有条件可作G6PD活性测定 。
⑥疑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 作红细胞脆性试验(正常人开始溶血0.40%~0.46% , 完全溶血0.30%~0.36% , 患者红细胞脆性升高) 。
⑦疑为半乳糖血症作尿班氏试验 , 有条件者可测定血中半乳糖浓度和红细胞半乳糖-1-磷酸尿苷酸酶活性 。
⑧疑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作血清蛋白电泳检验(患α1-球蛋白<2g/L) , 有条件可作α1-抗胰蛋白酶活性测定 。
⑨疑为先天性胆道梗阻 , 应注意血胆红素及大便颜色的动态变化 , 必要时作脂蛋白X检验 , B型超声 , CT等检查 。
⑩其他遗传性代谢缺陷疾病 。
(h2)新生儿为什么会患黄疸
当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 , 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 , 脱离了母体 , 宝宝开始用自己的肺来呼吸 , 获得氧气 , 体内低氧的环境改变了 , 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了 , 这时候胆红素就产生了 , 并且可能过剩 。多余的胆红素无法通过没有发育成熟的酶系统来排出体外 , 跟着血液流动到宝宝的身体各处 , 反应到外部体征 , 就是宝宝的皮肤和巩膜变成了黄色 。
这种现象就叫做新生儿黄疸 。
1、胆红素生成多
(1)红细胞破坏多: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 , 红细胞代偿性增多 , 但寿命短 , 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 , 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
(2)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 , 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 , 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 , 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 易致胆汁淤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