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听到的声音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听到的声音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小班主题听到的声音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辩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听到的声音教案吧 。
【小班主题听到的声音教案反思】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参与活动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 。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 。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 。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注意游戏化、情景化 。
《纲要》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 。而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 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 。”鉴于以上种种原由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听到的声音》这一题材,符合小班幼儿好奇, 好动的特点,通过与自身的探索,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
2、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辩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
3、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的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
如何辨别不同事物发出的不同声音 。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一人一个,分别装有若干的硬币、纸削、豆子、米等
2.打击乐器若干 。
3.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的家 。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小动物家里去做客,那做客时要怎么样呢?(老师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不能随便的碰东西)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及豆子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
1.操作活动一听辩硬币在易拉罐瓶子(旺仔牛奶)中发出的声音 。
师:
(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跟小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瓶子)里面装的是不是牛奶呢?请小朋友不要打开盖子,你们拿起来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的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
(2)幼儿摇旺仔牛奶瓶听辩硬币发出的声音 。
提问:你听出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幼儿回答 。证实正确的答案以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豆子在易拉罐里发出的声音 。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百事可乐)那里面又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辩是豆子发出的声音 。
提问: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豆子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豆子发出的声音)
3. 操作活动三听辨米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