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母亲的诗歌简短 关于母爱的诗歌短一点



古语说,诗歌是“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由此可知,古人写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 。进入现代社会,表达情感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写诗也没有那么普遍了,但古今却有着相似的情感和表达需求 。

赞美母亲的诗歌简短 关于母爱的诗歌短一点

文章插图
这种相似性,在对母亲的情感上,尤为明显:5月9日是母亲节,在这一天,我们会共同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感激、祝福,这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但古人没有这样的节日,他们更多是独自表达对母亲的情感,并写下诸多思念、赞美母亲的诗歌 。
这些诗歌大多质朴感人,读起来催人泪下 。这里专注狮分享了三首和母亲有关的清代诗歌,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落泪思母清代才女倪瑞璿(xuan),曾写过《忆母》一诗,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试读其诗和翻译:
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
河流广阔纵横,难以行船,让我无法归家,不知道母亲您近来身体可好?每当我想起您时,总是私下里落下思念的泪水 。我心里明白,母亲您也一定会思念女儿,甚至落下更多的泪水 。
赞美母亲的诗歌简短 关于母爱的诗歌短一点

文章插图
该诗的文字简单,风格平实,不描写一事一物,却句句深情 。其中,最后两句诗还采用主客移位的手法,由自己对母亲的思念,想到母亲对自己的思念,将母女之间的深情推向了极致 。倪瑞璿能写出这样的诗歌,和她的身世是离不开的——
倪瑞璿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丧父,其母变卖家产,带她投靠了舅舅 。舅舅见倪瑞璿聪慧善学,开始教她读书作文,倪瑞璿遂成长为一代才女 。倪瑞璿少有才名,25岁出嫁,30岁因病去世 。由于其夫屡试不中,她多有不平,故而婚后5年是她创作的主要时期,《忆母》应是其出嫁后不久、思念母亲时所作 。
睹物思母相比倪瑞璿,清代诗人周寿昌的人生则平顺了许多:他少有才名,高中进士,仕途得意 。即便如此,他也有自己的忧愁,试看他写的《晒旧衣》一诗: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 。
天气暖和了,诗人出来晾晒衣服,发现了三十年前(卅sa,三十)的粗丝衣服(绨ti,厚丝织成的丝织品)还在 。这衣服的领子和胸襟已经破损,但摸起来好像刚脱下的一样,余温尚在 。诗人本打算把衣服缝好,但想到上面是母亲留下的线痕,他便不忍心拆除旧线 。
赞美母亲的诗歌简短 关于母爱的诗歌短一点

文章插图
前面我们说《忆母》不描写一事一物,而《晒旧衣》则相反,它更着眼于具体事物,擅长以小见大:三十年前的旧衣服,诗人还保留着,即便上面有诸多破损,他也不忍心缝补 。诗人如此珍视母亲的遗留之物,可见他对母亲的感情是多么地深厚 。(周寿昌的父亲在任上去世,他曾千里奉丧归乡;母亲去世时,正值太平军北伐,他因上书陈策,被委以重任,但依然丁忧回乡,可谓名副其实的孝子 。)
祝寿赞母晚清的慈禧太后,也曾写下过赞美母亲的诗歌,而且其知名度要比倪瑞璿、周寿昌的诗高得多——这便是她写的《祝父母诗》: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这个世界上,爹妈对孩子的感情是最真实的,因为他们的血脉流淌在儿子女儿的身上 。爹妈们为什么起早贪黑、殚精竭力?还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生活!天下父母的仁爱之心,值得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