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紫砂壶宗师泰斗 宜兴紫砂壶名人录

说供春是紫砂壶的鼻祖,是因为他对紫砂壶推广的作用 。供春是跟僧人学做的壶,可能制造紫砂壶的年代要远远早于供春,宋代就有用紫砂制作的各种陶罐、陶壶,但是僧人只是自己做自己用,供春是第一位由于做紫砂壶出名的人 。

历代紫砂壶宗师泰斗 宜兴紫砂壶名人录

文章插图
供春壶


供春(约1506—1566),又称供龚春、龚春 。明正德嘉靖年间人,生卒不详 。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 。吴颐山,名仕,字克学,与苏州唐伯虎等人友善 。正德甲戌年(1514年)进士,后以提学副使擢四川参政 。


据记载,吴颐山未中进士前,读书宜兴金沙寺(在今宜兴湖滏镇) 。书僮供春“给使之暇”,发觉金沙寺僧人将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拟使中空,制成壶样 。便“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做成“栗色暗暗如古金鉄”的茶壶,这就是后来名闻遐迩的紫砂茶壶 。因壶为供春所制,通称“供春壶”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就是他所制,造型古朴,指螺纹隐现,把内及壶身有篆书“供春”二字 。
历代紫砂壶宗师泰斗 宜兴紫砂壶名人录

文章插图
树罂壶


供春主要作品:树罂壶、六瓣圆囊壶等 。


在历史上,供春确有其人,他生于明正德年间,这在宜兴县志和有关陶瓷的史料里面都有记载 。民间也流传着关于供春壶的故事:传说明代正德年间有一位读书人在宜兴的金沙寺复习迎考,他的书童供春就在寺内向金沙寺僧学习用紫砂制壶,并且进行了自己的改造,把原来实用性为主的壶制作得更有文化气息 。当时文人们对于奇石有种独特的审美,他们认为“丑极”就是“美极”,如果一块石头达到了“瘦、漏、透、皱”的程度,这就是一块美石 。当时供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也就是树瘤的形状做了一把壶,并刻上树枝上的花纹,烧成之后,这把壶非常古朴可爱,很合文人的意,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出了名,人们都叫它供春壶 。由于身份原因,供春结交的都是一些读书人,文人爱喝茶,大家在一起谈论文学时品茶聊天,所以供春壶在文人中一下传播开了 。


紫砂艺术
一代宗匠“时大彬”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 。
历代紫砂壶宗师泰斗 宜兴紫砂壶名人录

文章插图
时大彬款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


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顺治初年 。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精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品,形成古朴雄浑的风格 。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壶,后根据文人饮茶习尚改制小壶,并落款制作年月,被推崇为壶艺正宗 。传世作品不多,北京、上海、南京、台湾等博物馆均有收藏 。


他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具情趣 。在成形技法方面,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又首创方形、圆形壶式,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 。时大彬听从陈继儒等文人的建议,改作大壶为小壶,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把壶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