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胎丸”危害大切不可乱用

近年来 , 育龄夫妇中不少人对“多胎丸”存有试一试的心理 , 一些人不惜重金黑市购药擅自服用 。医生提醒 , 多胎属于高危妊娠 , 并发症较多 , 多胎所承受的痛苦和危险是普通的数倍 。研究发现 , 滥用“多胎丸” , 将导致孕妇流产率增加10% , 早产率增加20% , 胎儿死亡率高达13.5% , 新生儿智力也有可能受影响 , 没有适应症 , 千万不能滥用 。
几年前 , 克罗米芬胶囊(氯米芬)还是各地药房中一种很少有人问津的“冷药” , 每粒售价只有0.59元 , 药店也随处可买 , 主要用于个别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症 , 为促排卵药物 。但不知从哪一天起 , 人们突然发现 , 该药的大量应用与多胞胎的出生率猛升有关 。这一发现导致了该药被广泛滥用 , 克罗米芬也开始被形象地称为“多胎丸” 。为此 , 国家将该药调整为“处方药”严加管制 , 并限制药厂生产 。一时间该药成了“稀缺货” , 药店很难买到 , 甚至医院也出现断货 。目前仍有个别药店存有老货 , 并高价向求购者出售 , 每粒售价高达几百元;还有些人在网上公然高价叫卖 。一些治疗不孕症的专科诊所 , 买来这些药物 , 私自搀兑 , 炮制出所谓的“祖传秘方” , 高价出售 。一些千方百计想生育多胞胎的育龄夫妇则不惜重金四处打听卖家 , 黑市购药服用 , 使许多不孕不育症的治疗走进了人为的误区 。
“多胎丸”让他们赔了夫人又折婴
河南省周口市32岁的陈先生 , 结婚几年没有孩子 , 四处投医买药 。其间 , 其妻子服用了大量的促排卵药物 。直到去年 , 陈先生发现妻子怀孕了 , 所怀的还是双胞胎 。怀孕7个月时 , 妻子早产 , 在县医院生下了两个男婴 , 每个都只有一斤多 , 而且全身肌肤呈紫色 , 哭声没有力气 。经医生检查后说 , 两个婴儿都有严重先天发育不良 , 这与孕妇在怀孕之前服用过量“多胎丸”之类的药物有极大关系 。最终 , 三天内两个孩子相继死亡 。陈先生在悲伤的同时 , 也向采访人员坦承:很后悔当初要孩子心切 , 并不清楚“多胎丸”的药效就盲目使用 , 没有多考虑后果 。
像陈先生这样的案例 , 在采访人员的调查过程中还有很多 , 有人为了治疗不孕不育症而服用“多胎丸”以期怀上孩子;在农村 , 仍有不少生育能力正常的夫妇 , 为了想要双胞胎私自服用促排卵药 。如唐先生为了让妻子生下“双胞胎” , 劝妻子服用了“多胎丸” 。如今 , 妻子不仅没怀上“双胞胎” , 却患上卵巢囊肿 。经医生诊断表明 , 其妻子患上卵巢囊肿与服用“多胎丸”有直接关系 。医生说 , 她可能会因此造成终身不孕 。另一例周口市商水县的谢言、王骊夫妇 , 本想服用“多胎丸”生个双胞胎 , 没想到孩子没要成 , 服药后导致卵巢囊肿 , 左侧卵巢被切除 , 右侧卵巢虽被修复 , 但已基本丧失生育能力 。
据报道 , 沈阳等地也曾出现过服用“多胎丸”怀上五胞胎的孕妇 , 结果因为一些并发症5个孩子都没能保住 。这种情况对孕妇其实是极度危险的 , 无异于拿生命作为赌注 。而在采访人员的走访中了解到 , 一些试图要孩子的年轻人中 , 不少人对“多胎丸”这种药物还存有试一试的心理 。医生提醒 , 多胞胎流产率高、死亡率高、新生儿智力也有可能受影响 , 没有适应症 , 千万不能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