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稀和稠有什么区别

1.每个妈妈的母乳含的营养会不一样吗

母乳稀和稠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当然都不一样,跟母体的营养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
一方面是本身身体储存的,另一方面是每日补充进去的 。营养全面均衡才是好,而不仅仅是大鱼大肉的吃就是好 。
解析母乳喂养
1、初乳、成熟乳
按照产后时间的不同,有人将母乳分为了初乳、过渡乳、成熟乳和晚乳 。其中,初乳和成熟乳最为重要 。
所谓初乳,是指产后头几天内的乳汁,质稠而带黄色,其所含脂肪较少,而球蛋白、抗体、微量元素、钙磷、白细胞等免疫物质都比较多,比其他时间的母乳抗病能力更强,对新生儿发育和抗感染十分重要 。因此,我们强调“早开奶”,也就是越早喂奶越好 。新妈妈生完孩子稍事休息后,第1小时内就可以开始给孩子喂奶了 。成熟乳是产后第7天至第9个月分泌的乳汁,此时母乳各种成分比较固定,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比例为1∶3∶6 。
初乳和成熟乳之间的母乳叫过渡乳,这一时期很短,但此阶段母乳含脂肪最高,蛋白质、矿物质逐渐减少 。
9个月之后的母乳就是晚乳了,晚乳中各种成分含量均有下降,分泌量减少 。尽管如此,只要母亲体内还有母乳,就建议坚持一直喂到2岁,甚至更久 。但要注意,为保证孩子的营养,应及时添加辅食 。
2、前奶、后奶
每次喂奶时,根据母乳分泌的先后,乳汁还有前奶和后奶之分 。
先吸出来的奶叫“前奶”,虽然看上去比较稀薄,却富含水分、蛋白质,这也让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4个月内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水 。“前奶” 以后的乳汁,变成了白色,比较浓稠,这便是“后奶”了 。后奶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营养素,能提供许多热量,保证孩子吃后不会经常饿 。
【母乳稀和稠有什么区别】因此,哺乳时切不可将开始的乳汁挤掉,也不可喂一会儿这一侧又换另一侧,应让婴儿尽量吃空一侧再换,这样才可保证孩子摄取足够的营养 。如果只吃前奶,孩子会比较瘦小;只吃后奶,又会缺少水分和蛋白质 。
3、稀奶、稠奶
一般来说,如果妈妈平时膳食平衡,营养均衡,奶水会比较浓,这样的奶营养相对比较丰富 。如果妈妈营养跟不上,吃的东西比较稀,奶也会稀一点 。奶水稀一次两次无所谓,如果一直这样,可能难以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建议父母随时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达标,一旦营养跟不上,就要添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的辅食了 。但妈妈营养过于丰富也不好 。
大鱼大肉吃多了,奶水上有时会飘着一层油,孩子吃了这样的奶,根本消化不了,很容易出现“脂肪泻” 。因此,新妈妈们不能补过,肉、豆制品、鸡蛋、蔬菜水果,按比例搭配,保证自己的营养摄入,不挑食就行了 。此外,辛辣、刺激性食品、易过敏食品、酒精等,在哺乳期间都要限食 。
即便是从一只乳房里分泌的乳汁,也会有时浓、有时稀,这多是不同体质或不同营养状况造成的 。母乳喂养可不简单呢,所以妈妈一定要尽自所能为宝宝提供健康而高质的母乳!
2.母乳稀和稠有什么区别
其实乳汁无论是稀薄粘稠与否都有营养,如果母亲身体健康,饮食摄入正常,那么稀薄一点的奶水只是前奶,其中会有比较多的水份,脂肪会更较少一些,但营养依然是够的 。在孩子喝奶后几分钟乳汁就会变得更稠一些,这是后乳,所具有的热量更高,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
而有时出现的长期性奶水偏稀,大多是母亲身体没恢复好,或者营养成分摄入不足 。因为哺乳期母亲需要承担两个人的饮食,这时多多补充能量和营养才能有质量更高的奶水,否则就容易出现奶水不足,稀薄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