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


别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

文章插图
2011年12月底,教育部印发文件,要求各地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督察和整改 。日前,采访人员针对这一现象在长春市内调查,发现部分幼儿园设置的课程都在10门以上,其中包括英语、数学以及国学 。
不到4岁的宝宝,从幼儿园回家之后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老师以及教育学专家们对此都颇有微词 。而幼儿园老师却倍感委屈,“家长认可我们这样做 。”家长对此迷惑不解,“这样做不好吗?”
【别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A/现象/ 三岁宝宝会背《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段成年人读起来都有些拗口的《弟子规》,从三岁大的宝宝琦琦口中念出来,却格外顺畅 。然而,当妈妈提出让琦琦从中间背起时,琦琦却犯了难 。琦琦认真思索的样子惹得大人们哄堂大笑,可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在琦琦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
而此类问题,正是对当前幼儿园教育方式的一种反射 。“我觉得这是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孩子的大脑正在被过度开发 。
而令琦琦妈妈担忧的,还有家长的炫耀心理 。琦琦妈妈说,每当走亲访友时,琦琦的爷爷奶奶就喜欢把宝宝带到亲戚们中间,然后开始想方设法地引导宝宝,“宝宝,给大家背古诗 。”“宝宝,"你好"用英语怎么说?”在亲友面前,恨不得一股脑地把孩子所学的所有知识全部展现出来 。在得到亲友夸赞以后,宝宝的反应倒是很平淡,相反,爷爷奶奶倒是喜笑颜开 。
“我感觉他们特别有成就感 。”琦琦妈妈对此有些反感 。在她看来,家长的这种炫耀心理有百害而无一利 。
相较于琦琦他*的担心,另外一部分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孩子的方式则采取的是模棱两可的态度 。
一位4岁宝宝的家长告诉采访人员,其实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家里老人的负担 。“孩子太小,没指望他在幼儿园能学到多少东西 。孩子愿意学就学,不学就算了 。学习总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坏影响吧?”
B/调查/ 幼儿园设12门课
4月18日下午2点,童星幼儿园的午睡时间刚刚结束,小朋友们揉搓着眼睛,从床上爬起来 。“这是我们普通实验班的小朋友,是全天英语教学 。”说完,园长将采访人员这位“冒牌家长”带到旁边的国际双语班,并表示国际双语班的学费是普通实验班的近两倍,当然教学内容也更丰富一些 。“比如感统课、英语、小主持人、礼仪等一共12门课 。
”似乎是觉得采访人员对这些课程的安排还不够满意,园长又继续补充道,“小班的孩子可以认数字,学十以内加减法 。”园长说,在幼儿园,超过三周岁的孩子就可以学写数字,除了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以外,老师还会教他们掌握握笔的姿势 。同时,幼儿园也会将孩子每周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知识汇总发给家长,让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考试 。
在另一家名为卓爱右脑开发幼儿园的宣传册上,“班级设置”一栏下,同样也设有“国际班”,课程安排与童星幼儿园相似,只是童星幼儿园里的“国学经典”课在这里换了个叫法“经典国学” 。
C/误区/ 教育等同于掌握知识
而家长们对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所持的态度,正是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部主任赵士英所担心的,“"小学化"是当前非常严重的、违反教育规定的现象 。”赵士英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极为复杂,社会、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并不准确,对于儿童的阶段性发展的特征以及如何做到有效学习这类核心问题根本不了解,令赵士英更为担忧的是,“即使了解,他们也根本不愿意尊重这些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