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如何调出好体质?需先辨别体质再饮食调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胎儿、胎盘娩出后,新妈妈身体的各系统尤其是生殖系统会发生较大的生理变化,需要慢慢去调养,以恢复或接近未孕的状态 。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坐月子期间,是女人一生中改善体质的最好时机”,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产后调养,关乎着产妇以后的健康问题,如果未调养好,则可能为产妇的身体埋下各种健康隐患 。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潘明沃博士建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理身体:
1、恢复体力,循序渐进地缓慢进补
孕妇分娩时大量液体排出,产褥早期的皮肤排泄功能也比较旺盛,出汗较多,新妈妈需要注意进补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而很多新妈妈在生完宝宝后,为了补充分娩时的消耗及为宝宝提供量多质优的乳汁,往往在宝宝刚落地时就开始大量进补浓汤,如广州地区产妇进补的猪脚姜醋、客家地区产妇进补的娘酒鸡汤等,她们认为这种浓汤营养丰富,最有补养效果 。
其实,新妈妈刚生完宝宝,消化系统还比较弱,马上就大量进补油腻的汤水,容易造成产妇腹痛或拉肚子,或是乳房过度充盈而引起胀痛甚至并发乳腺炎,而且妈妈进食一下子太过于丰富油腻的话,还可能会让宝宝吃了这些奶水后出现胃肠不适 。在刚生完宝宝的第一周,新妈妈只需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清淡的汤水,如鱼汤、蛋花汤等即可,同时喝汤时要注意把上面过多的油脂层撇去,或者也可以做一些调养粥,如小麦粥、黑芝麻粥、桑葚粥、大枣莲子粥、猪肝瘦肉粥等,而进补浓汤则一般在二周后才开始,而且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循序渐进地缓慢进补 。
2、养血益气、温经通络
产后元气、津血俱伤,因此,当务之急是补血益气,中药里的当归、黄芪、枸杞、何首乌、人参、桂圆等均有较好的补血益气功能,可以添加少许在炖品中,不过具体配方须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个人体质来定,比如人参是滋补的上品之选,但如果刚生完便迫不及待地服用,这种过早、过多地服用人参汤后会加重产后出血,甚至诱发大出血,而且参类补品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具有强心及兴奋作用,也不利于产妇早期的休息,人参汤一般建议是产后二周后再服用,而鹿茸虽然具有益精养血之功效,对子宫虚冷等阳虚病症具有较好的作用,但是产妇则不同,她们容易阴虚亏损、阴血不足、阳气偏旺,服用鹿茸反而会致阳气更旺,阴气更损,造成血不循经等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 。
此外,中药沐足、艾灸疗法、耳穴贴压疗法等,也可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 。
3、排出恶露,促进子宫复原
产妇在分娩时会失血耗气,当血虚而又寒邪趁虚而入时,容易使寒凝血痕,导致恶露不能通畅,中医认为,恶露是一种痊血,痊血凝滞则会引起产妇小腹冷痛,应当及时清除,否则会影响到子宫的复原和气血的运行 。而生化汤具有补虚、化瘀、祛寒的功效,能够促进恶露排出、调节子宫收缩,帮助子宫复原 。因此产妇在生完孩子三天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生化汤 。
需要提醒的是,有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大出血的产妇,则不建议服用 。在服用生化汤期间,如果出现发热、感染等情况时,也必须暂停服用,并请中医师重新调整药方 。对于刚分娩的产妇,也可以喝红糖水煮鸡蛋,它不仅有助于产妇摄取足够的蛋白质以恢复体力,还可以补充产妇因分娩所丢失的大量体液,促进子宫收缩和恶露的排出,但是,喝红糖水应以产后10天为限,否则会导致产妇阴道流血淋漓不尽而引起贫血 。
此外,经常在腹部上按摩,也可以促使恶露的排出,促进子宫尽早复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