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引导 好胜宝贝也能输得起

【实战引导 好胜宝贝也能输得起】

实战引导 好胜宝贝也能输得起

文章插图
孩子输不起,除了跟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喜欢在比较中确认自己的力量有关之外,还可能是因为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 。所以,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家长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一个输不起的孩子 。

相关关键字:输得起家庭教育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大约3岁左右开始,孩子会变得特别好胜,喜欢在任何有比较意义的活动或行为中胜出,一旦发现自己不占优势,就容易失望、生气、发脾气甚至撒泼耍赖,很难摆平,虽然这是特定年龄特有的心理现象,却常常成为让家长头大的教育难题 。如何引导输不起的孩子,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如何面对孩子好胜心强的问题 。
孩子输不起,除了跟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喜欢在比较中确认自己的力量有关之外,还可能是因为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即孩子表现好了就高兴,表现不好了就不高兴,以成败论犒赏 。比如,孩子哪项行为比其他人做的好了,就拼命表扬,而对于孩子弱势的行为习惯,则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定的失望,甚至无意中当面把孩子跟别人做比较,“你看人家小X跳得多高啊”、“你看人家XX唱得多好啊”……长此以往就会给孩子这样的错觉:爸爸妈妈只喜欢强胜的我,如果输给了别人,他们就可能不喜欢我了 。所以,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家长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一个输不起的孩子 。必要时,家长甚至可以淡化对孩子成功成绩的反应,强化对其“输得起”之行为的肯定 。当然对“输得起”的正强化也不可滥用,以免矫枉过正,否则,孩子果真一点竞争意识都没有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输不起”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并不是一无是处 。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可以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XX大,但跳得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努力了,不论成败,自己都是父母最爱的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