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要给孩子希望

【永远要给孩子希望】

永远要给孩子希望

文章插图
前有虎妈,后有狼爸,时下谈起教育,“可怜的孩子们”是个痛并无奈的主题 。“虎妈”、“狼爸”推崇在家庭教育中严格管理孩子,认为“棍棒教育”管用,也掀起了对中国家庭教育方式的新一轮大讨论 。“孟母三迁”、“养不教、父之过”等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重视家庭教育 。那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呢?家长究竟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成人成才?

相关关键字:教育
不要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
出镜人物
尹邓安(武汉大学特聘教授)
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有劳动习惯的非常少,很多都让家长包了,这是非常危险的 。不让孩子劳动,就等于剥夺孩子的成长权,剥夺孩子的发展权,堵塞孩子成长的道路 。
举个例子:华师有位学者去美国访问,住在一位美国老师家里,他家女儿有4岁 。有一天早上,他看见这个小女孩在一个人系鞋带,系了半天还是系不上,女孩家长就站在旁边看着,这位学者看不过去了,就弯下腰,“小朋友,我帮帮你?”女孩马上说,“NO,NO,NO……你知道我几岁了?”我们的学者说,“你还很小啊!”女孩反驳说,“我已经4岁了!我自己该做事了 。”而如今,我们的孩子读大学了还要父母在附近租房照顾的不胜枚举,这就是教育观念的差异 。
孩子的问题出在家长身上
出镜人物
杨宗珩(青山区某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
我是名语文老师,我的女儿今年11岁 。我和我爱人,在我们的朋友、同事眼中,是一对狠心的父母 。我的女儿脐带刚刚一脱落,耳朵一塞,往游泳池里放 。三岁半她差不多可游50米 。
你能够承受你就已经比别人优秀了 。
别人打了你,你应该怎么办?还手 。这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 。我的原则是,你不能先动手,有话说话,有理讲理 。如果别人打了你,你还不还手的话,你要是哭,就不要在我这里来告状 。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是无法理解 。我们班男孩很多,相反没有什么打斗的,因为没有人先动手 。
很多家长质疑说我经常带孩子玩,我说没有错;很多家长说孩子很调皮,有多动症 。我说你孩子连调皮都不会,那还会什么呢?
孩子出的问题,其根源,就在家长身上 。
要培育心灵
出镜人物
肖安平(心理咨询师博士)
我要提出一个观点——做平凡人 。
国内国外的两种教育我都经历过,体会是我们要先做平凡人,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平常的心 。只有量变才会有质变 。没有积累成就不了伟大 。
应该怎么去引导现在的孩子,我想应该从心灵的源动力去寻找答案 。孩子可能意识到自己错了,但他有什么动力改变?应该让他们学会自己调整自己,自己改变自己 。学校、家庭要帮助孩子找到心灵的源动力,把他的极端、乱来回归到一种正常的状态中去 。让他知错以后自己找到动力去改,回归纯真,回归善良,回归精神 。孩子需要磨练吃苦的方面,加强挫折教育,我们要故意设置路障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去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