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端午宋苏轼翻译(《浣溪沙·端午》译文)

今日词牌学习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翻译(《浣溪沙·端午》译文)

文章插图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翻译(《浣溪沙·端午》译文)】明朝端午浴芳兰 。
流香涨腻满晴川 。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
佳人相见一千年 。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
⑵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
⑶碧纨(wàn):绿色薄绸 。
⑷芳兰:芳香的兰花 。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 。
⑸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 。
⑹“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 。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
【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 。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
【赏析】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本名“端五” 。《太平御览》:“仲夏端午、端、初也” 。亦名“端午”、“重五”、“重午” 。民间有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吊屈原等风俗 。
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每日写诗】
《浣溪沙 · 屈原祭》/己亥年五月初八
江水滔滔诵悼文 。
粽香袅袅祭忠魂 。
风呜云泣雨纷纷 。
天问楚词惊俗世,
离骚名句震时人 。
丹心碧血照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