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禁止输液但雾化却火了 雾化真的比液更可怕?

曾几何时 , 咱们好像习惯了一套医院的就医程序:
第一步:开化验单(验血、验尿、验大便)
第二步:B超、拍片(总之就是各种检查)
第三步:取药+挂水(感冒发烧拉肚子 , 通通都得先挂水)
你去医院看病 , 是不是都几乎是这个流程呢?
其实 , 在确认病情之前 , 做个化验也没错;做各种检查也完全正确 。可是 , 不管病情大小 , 不管是否真的有需要 。总之 , 只要你来到医院 , 几乎都“逃”不过输液 。
为了规范乱用抗生素的现象 , 自2018年1月1日起 , 门诊输液被喊“停” 。让人担心的是 , 输液被喊停 , 但雾化却“火”了 。
【国家禁止输液但雾化却火了 雾化真的比液更可怕?】你知道什么是雾化 , 雾化是怎样的一个具体流程 , 是怎样的一种治疗方法吗?近日 , 在朋友圈有人说 , 雾化比输液还可怕 , 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
雾化真的比输液还可怕么?
事实上 , 雾化是目前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非常理想的方法 , 最早从英国进入 , 目前已近20年 。
雾化与其他用药不同 , 它是一种不经血液循环供药物“输送”的办法 , 以药物浓度高、用量少的方式将直接作用在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 , 起到效更好且更快的目的;而且 ,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 , 比让他们吃各种药丸、比肌肉注射更容易接受 。所以说 , 雾化是一种较适合儿科临床的一种治疗方法 。
很多家长担心雾化用药其实也是抗生素 , 事实 , 雾化根本用不到抗生素 , 所以没必要过度担心 , 更不用因此而恐慌不安 。因为 , 医生开了雾化治疗 , 一定会考虑各种药物的作用原理 。
一般来说 , 这三类药物出现频率最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祛痰药 。
如果有医生推荐雾化抗生素 , 直接拒绝 , 不过应该很少 。
支气管扩张剂
主要作用:宝宝哮喘、喘息的常用药 , 雾化吸入是最好的给药途径 , 见效快 , 解痉作用强 。
医院的常用药:
① β2受体激动剂: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用量1ml/2.5mg , 同时配合2mL生理盐水每次 , 每日1~4次) , 吸入5分钟就起效 , 15分钟达高峰 。有明显气管痉挛的患儿(比如急性喉炎) , 多用到这类药 。
② 抗胆碱能药:异丙托溴铵混悬液(250ug/次 , 配合等量的生理盐水 , 每日1~4次) , 吸入10~30分钟起效 , 多用于急性发病 。
祛痰药
主要作用:能调节患儿呼吸道的黏液分泌 , 增加纤毛摆动 , 更容易把痰咳出来
医院的常用药:
盐酸氨溴索(常见浓度15mg/mL , 每次1~2ml次雾化吸入 , 一天两次) 。
上面提到的是常规治疗用药 , 如果宝宝需要长期雾化(比如哮喘) , 则需定期随访 , 及时调整用药 , 尽可能减低副作用 。
雾化后注意事:
做完雾化之后 , 最好让孩子用清水漱一下口 , 再用温水洗洗面部 , 这样更有利于清除残留药物 。但对于年龄太小不懂得吐水的宝宝 , 可以用沾了生理盐水的棉花球控试口腔 , 并在10分钟之后喝点温开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