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民间偏方去根除( 四 )



诊断: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 。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 。处方:
柴胡60g,黄芩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杏仁10g,苏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槟榔10g,鸡内金10g 。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饮食调摄,减少食量,以青菜为主,忌食油腻之品,每天早晨必须走路以助消化 。
急性发作期:多由慢性胆囊炎转来,临床表现为右胁剧烈疼痛拒按,发热,恶寒,呕吐,恶心,舌苔垢厚,心烦急躁,两脉洪滑而数,大便数日未通,小溲赤热,急以清泻胆热,攻下利胆为治,用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6g,大黄3g,枳实6g,黄芩10g,半夏10g,郁金10g,杏仁10g,香附10g 。
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增强其消化功能,用药沿清热调肝利胆法:
竹茹6g,陈皮6g,半夏10g,蝉衣6g,杏仁10g,莱菔子6g,焦山楂10g,鸡内金10g 。
体弱气血不足而消化功能过差者,宜用益气补中、健运缓痛法,并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期配合治疗 。方用:
木香6g,砂仁2g,白术10g,茯苓10g,太子参6g,陈皮6g,竹茹6g,黄芪10g,焦麦芽10g,枳壳6g 。
胆囊炎经常发作,脉象细弦,舌红口干,又有阴伤阳亢之象者,当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法:
当归10g,白芍10g,木瓜10g,生牡蛎20g,香附10g,片姜黄6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 。
若阴伤而阳热过亢者,两脉细小弦滑数,心烦口干急躁,夜寐梦多,形体瘦弱,甚则午后低热,当用养血柔肝折热法:金铃子10g,元胡6g,香附10g,旋覆花10g,柴胡6g,夏枯草10g,郁金6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杏仁10g 。
胆囊炎、胆石症的针刺疗法有哪些?
针刺治疗胆道疾病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降逆止呕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 。
(1)体针
①针刺
a. 穴位:胆俞、中脘、足三里、治胆穴、阳陵泉 。绞痛加合谷;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
b. 针法:选以上穴位2~4个,深刺、重刺,持续捻针3~5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
②电针
a. 穴位:右胆俞(阴极),治胆穴,日月,太冲(阳极) 。
b. 方法:进针,有针感后接电针仪,使用可调波,强度由弱逐渐加强,以可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
③水针
a. 穴位:胆俞,足三里、中脘、治胆穴 。
b. 方法:
选1~2个穴位,每穴注射当归液或红花液2ml;或10%葡萄糖液5ml,进针有针感后快速推注,每日1~2次 。
烟台地区文登中心医院采用体针治疗219例胆石症,排石者185例,占84.5% 。该组185例排石者共排1cm×1cm×1cm以上大小结石151块,其中最大为4.5cm×3.5cm,最大横径3.5cm 。有的患者在排出同时还排出蛔虫残体及炊帚苗为核心的结石 。取穴右侧日月、期门 。上腹疼痛较剧和胆囊胀大者用巨阙透腹哀、治胆穴 。进针后接电针仪,通电60分钟,每日1次,疼痛重者也可一日2次 。
同时口服33%硫酸镁40ml 。
(2)耳针
①穴位:肝、胆、脾、胃、十二指肠、神门、交感 。
②针法:选上述反应明显的2~3穴,重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
近年,全国各地多处有人采用王不留行籽、白芥子或菜籽贴压取穴,配合猪蹄等高脂饮食治疗胆石症,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
如何运用按摩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1)点、按法:在背部寻找痛点,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两侧胆囊穴 。用点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压痛点3~5分钟,然后刺激胆囊穴3~5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