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45岁以后都转肝癌

1.乙肝小三阳为什么很容易转变为肝癌?(讲的详细一点)

乙肝45岁以后都转肝癌

文章插图
小三阳也可能肝硬化
乙型肝炎患者经常用“大三阳”、“小三阳”来形容肝炎的“活动”状态 。两者的区别在于,“大三阳”患者乙肝e抗原(英文缩写为HBeAg)阳性,而“小三阳”患者e抗原为阴性,e抗体阳性 。
“小三阳”不等于病毒被控制
e抗原的水平反映了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当乙肝病毒大量复制时,患者体内e抗原的水平就会随之升高 。
经过治疗后,许多患者的肝炎病情缓解 。与此同时,e抗原随之消失,同时出现了e抗体 。因此,许多患者认为,一旦“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说明肝炎病毒已经被完全“控制”住了 。但是,这种认识却并不全面 。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众多,保守估计应不少于1.2亿,其中大多数为无症状的携带者,我们称之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 。这些患者表面抗原阳性(俗称澳抗阳性)、e抗体阳性;有些人的c抗体也是阳性,即表现为“小三阳” 。这些患者转氨酶正常,乙肝病毒DNA量很低或者根本测不出来,肝脏受损也不严重,患上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较低 。
不少携带者认为,只要是“小三阳”就不必对体内的病毒过度担心 。但是,这种想法不免失之偏颇 。
近年来临床医生发现,“小三阳”也要引起重视 。事实上,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并不少见 。统计表明,世界各地均可发现此类肝炎,而发病率最高的要算地中海地区,占全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80%—90%;在亚洲地区,此类肝炎也很常见,约占30%—50%;我国约占35% 。研究表明,这类病人的数量和比例还在逐渐增加,值得我们注意 。
“小三阳”肝炎容易被忽略
与e抗原阳性肝炎病人相比,e抗原阴性肝炎患者往往年龄偏大,年龄平均在40岁左右,且以男性为主 。这些患者的转氨酶明显升高,乙肝病毒DNA阳性,而且肝脏穿刺可以发现存在相当严重的炎症,约有1/3的患者已经发展到肝硬化 。需要指出的是,这部分患者由于没有扣上“大三阳”的帽子,因此往往对病情掉以轻心 。许多患者甚至已经发展到肝硬化或肝癌阶段,才被发现 。
但是治疗时机被耽误了,悔之晚矣 。
必须定期复查
因此,患者切不可对“小三阳”等闲视之,要注意随诊,复查转氨酶和乙肝病毒DNA 。需要强调的是,某些病毒携带者也会转变为慢性肝炎患者 。即使转氨酶等指标正常,也不要放松警惕,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 。
来源:[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http://health.sohu.com/20050616/n225947864.shtml
2.乙肝转为肝癌有什么症状呢?
主要症状就是发生肝硬化.通常先变为肝硬化再发生肝癌.早期没什么临床表现,通过查AFP查出来.出现以下情况的,应及早到医院检查:
1.肝区疼痛 。有半数以上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 。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早期常不易引起注意,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 。部分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 。晚期则出现贫血、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皮下出血及恶病质等 。
3.肝肿大 。为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主要体征 。在不少情况下,肝肿大或肝区肿块是病人自己偶然扪及而成为肝癌的首发症状的 。
近年有研究发现,慢性肝病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自由基对肝细胞攻击导致的癌变,已经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随着自由基清除剂与肝癌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使用自由基清除基预防肝癌已经被普遍接受 。自由基清除剂主要有原花青素、苹果多酚、硫辛酸等,常用的保甘OPC含原花青素达92%以上,是维生素C的伴随物,作用是维生素C的2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