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小灯泡亮了》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小灯泡亮了》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科学《小灯泡亮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相关知识 , 活动目标 , 活动准备 , 活动过程 , 教学反思等内容 , 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 , 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 , 快来看看《小灯泡亮了》教案吧 。
相关知识:
灯泡最常见的功能是照明 。通过电能发光发热的照明源 , 由亨利·戈培尔发明(爱迪生实际上是找到了合适的材料 , 即发明了实用性强的白炽灯 , 而灯泡早在1854年就出现了) 。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 , 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 , 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 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 , 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 , 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 导入活动 。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 , 房间里黑乎乎的 , 真难受 , 小熊找蜡烛没找到 , 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 , 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 , 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
1.介绍实验材料 。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 。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 , 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 , 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 , 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 , 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 ,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 , 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 , 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
1.设置问题情境 。
师:不好了 , 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 , 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 , 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 , 引发幼儿猜想 。
【大班科学《小灯泡亮了》教案反思】3.幼儿实验 , 师指导 。
4.集中交流 。
四、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 , 幼儿表现出极大的探索欲望 , 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 , 刚开始时孩子们并没有实验成功 , 但每个孩子都在轮流的努力尝试着实验 , 并且期待着成功 , 在实验中孩子们都能体现出合作的精神 , 最后大家在一个小朋友尝试成功中收到了启发 , 各组中都纷纷让小灯泡亮了起来 , 孩子们很开心也很兴奋 , 有的鼓掌有的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 , 但我知道这并不是课堂“失控”了 , 是孩子们对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来了 , 不足的是材料的投放还是有些欠缺 , 如果能够多准备些材料对幼儿的探索更加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