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软肋”:仅4%父亲参加教育!

据有关方面的最新调查 , 当前仍有70%~80%的0~3岁婴幼儿处于居家散养状态 , 未享受到专业化的早期教育 , 这显然不利于早期教育的早期实施 。
父母少方法 , 隔代太“宝贝”
【早教“软肋”:仅4%父亲参加教育!】目前0~3岁婴幼儿的双亲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 自身独立生活能力不强 , 且忙于工作 。有些父母在养育中比较教条 , 一味信书 , 冲奶给孩子吃 , 严格按书上规定的时间和数量进行 , 当孩子饿得哇哇大哭时 , 年轻的父母还在看着书本傻等规定时间 。
隔代教养的现象也相当普遍 , 而过度溺爱又成为其主要特征 。
有个8个月左右的孩子学习爬行 , 老师抓住孩子的腿要帮助他往前爬时 , 边上的老人却阻拦说:“我的宝宝太累了 , 我们抱一会儿下次再学吧” 。就这样 , 孩子获得有益运动体验的锻炼机会被剥夺了 。从长远看 , 这会抑制孩子自信心、独立性的形成 。
男性教育角色“缺失”
在早期教育中男性角色缺失的情景也十分突出 。
一项200份问卷调查表明 , 父亲参与教养的只占4% 。几乎是单纯女性化的早期教育 , 对婴幼儿心理的和谐发展 , 以及自信心、独立性、勇敢精神等非智力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潜在的负面影响 。这也使原本幼儿园基本清一色的女性化教育的缺陷“雪上添霜” 。
一些专家认为 , 光靠年轻父母亲在早期教育上“自学成才”是不够的 , 毕竟专业机构的专业教育有其特殊的价值 。较早开展上门指导家庭早教服务的上海市实验幼儿园3年来已累计服务153户 , 每月上门4次 , 提供保健护理、营养、早期教育等方面的服务 , 很受父母欢迎 。
针对婴幼儿早期教育资源的缺乏和力量单薄的特点 , 一些专家认为应注重潜在早教资源的开发和各方面早教力量的整合 。可以组织一批文化水平高又有育儿办法的父母组成志愿者队伍 , 通过互相切磋交流 , 扩大先进的养育观念和操作办法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