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毛细管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毛细管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毛细管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 , 活动准备 , 活动过程 , 活动反思等内容 , 通过游戏活动 , 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 , 快来看看神奇的毛细管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 , 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 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 , 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餐巾纸、香烟、粉笔、砖头、马粪纸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
2.塑料、铁钉、玻璃等不吸水的材料若干
3.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
教师无意中打翻一杯水 , 问:
1、“谁能帮老师把水弄干净?” (小朋友帮忙拖地、用抹布抹)
2、“说一说刚才的水都到哪儿去了?”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棉花、纸、植物等 。)
二、幼儿探索实验
1、请你把桌上的东西慢慢地放进水里 , 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教师提问:“抹布为什么会吸水?”(幼儿讨论)
3、蔬菜会吸水吗?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萝卜吸水的原因
教师总结:像抹布之间细小的缝或者是蔬菜中的细小的管子就叫毛细管 。
三、迁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 , 你还发现什么地方存在着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附:
知识背景:
毛细管:指很细很细的管子 , 人们通常还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 , 如棉花、海绵、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 , 放上一块抹布 , 水很快就被吸干 ,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 。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 , 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 , 这也是毛细现象 , 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 , 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 。
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 , 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 , 管内液面下降 , 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 , 管内液面上升 , 表面凹下 。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 , 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 , 运用各种感官 , 动手动脑 , 探究问题 , 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 , 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 , 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毛细管教案反思】使科学活动顺利地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 不为“教”而教 , 只是幼儿的“学”而教 , 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