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超重宝宝长大后患病风险大


孕妇超重宝宝长大后患病风险大

文章插图
孕期体重控制并非“每月增加1公斤”或每周增加0.5公斤那么简单,应根据孕期的不同阶段调节食物摄入量和营养素种类
本报讯 (采访人员莫冠婷)29岁的梁女士身高1.7米,未怀孕时体重已达90公斤 。怀孕26周时,体重增至109公斤 。梁女士虽然体重超标,但产检时却发现肚里的双胞胎宝宝偏小,只达到孕24周的大小 。
随后,梁女士按产科医生的建议到营养科就诊 。医生告诉梁女士,虽然她饭量不少,但摄入食物的种类偏少,尤其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不足,导致宝宝体重不足,因此需要适当控制饮食热量、调整饮食结构 。
专家指出,目前孕妇在怀孕前或孕期肥胖超重有增多的趋势,孕妇体重过重不仅更容易患上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还容易导致胎儿体重超标难以顺产 。建议孕妇在孕前和孕期有意识管理体重、调节生活方式 。
现状:
孕妇中体重异常者占1/10
2013年5月,我国第一份关注母婴健康的《好孕妈妈体重管理调查报告》发布,指出中国近九成孕妈妈对体重管理的意识淡薄,不会因体重超标而主动采取控制措施 。大部分的孕妇在“一人吃两人补”的错误观念下,较为随意的多食、偏食,并且缺乏安全有效的运动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副主任曾晶也提到:“在孕妇群体中,体重异常者占1/10;而在营养科门诊中,体重异常的孕妇比例更是高达1/4~1/3 。”有研究指出,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和宝宝的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而体重异常的孕妇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怀孕前身材肥胖,比如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等内分泌失调疾病,该群体由于一般妇产科医生会提醒就诊,因此对体重管理的介入也相对较早;2.怀孕前体质弱、饭量少、身体消瘦、体重偏轻;3.怀孕期间由于营养充足导致体重增加过多、过快;4.怀孕期间由于个人存在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为追求产后身材苗条,导致体重增加不足,或因糖尿病等情况自己盲目控制饮食 。
危害:
宝宝长大后患病风险增加
曾晶表示,怀孕前肥胖的女性,如果在孕期体重没有得到控制,不但额外增加孕妇心肺负担,而且骨关节由于负重多易损伤,同时容易诞下巨大儿,而且宝宝将来成年后罹患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
至于怀孕前体重不足、身材偏瘦的女性,应在怀孕前及早对体重进行干预 。如果怀孕期间身体仍然消瘦,即便是没有身体不适,也可能对胎儿和孕妇本身产生不良影响 。
曾晶提到,孕前或孕期体重不足的女性,很可能存在营养不良或体内营养素的储备相对不足,有可能诞下低体重宝宝(即体重低于2.5公斤),影响宝宝日后发育,甚至出现智力受损、致畸等情况 。此外,临床上也有一些孕妇虽然体重超重,但胎儿却偏小,在排除胎儿发育异常、胎盘功能障碍等因素后,主要受孕妇不良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如不爱吃肉、摄入较多淀粉类食物、只吃素食等,此外,高龄和吸烟等因素也会导致宝宝低体重 。
建议:
不同阶段营养调节目标不同
网上流传“孕妇体重每月应增加1公斤”的说法,对此,曾晶认为这种方法并不科学 。她提到,孕前正常体重的孕妇,在怀孕单胎、计划哺乳的情况下,整个孕期应增重11.5~16公斤;而孕前肥胖的孕妇,孕期增重目标为6~9公斤 。至于孕前偏瘦的孕妇,孕前增重目标则在16公斤以上 。“并非‘每月增加1公斤’,而是根据孕期的不同情况进行营养摄入量的调节 。”曾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