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并发症多,孕妈需及早监测


早产儿并发症多,孕妈需及早监测

文章插图
【早产儿并发症多,孕妈需及早监测】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日” 。据了解,目前我国早产发生率约为5%-10%,每年约有200万名早产儿出生,而广州地区早产率也高达7% 。由于早产儿并发症较多,常见的脑瘫、失明、智力障碍、慢性肺病等,给家长及社会带来极大的压力 。
因此,产科专家呼吁,孕妇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存在早产风险,或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先兆早产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早产门诊就诊,进行评估和早产监测,尽早预防和治疗,将早产风险降至最低 。
有早产迹象,
应及时进行监测
虽然全世界的早产专家一直致力于早产的防治,但是早产的发生率并未见明显下降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主任说,归根结底在于对早产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以致早产不能精确地诊断和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
指出,任何一位孕妇都有可能发生早产,只是一些高危因素增加了妊娠37周前发生早产的几率 。在临床上,早产可分为压力性早产、子宫张力性早产、宫颈机能不全性(宫颈内口松弛)早产以及感染性早产等 。
其中,压力性早产是最常见的一种早产类型,比如孕妇学习、生活、工作紧张、熬夜、抽烟(每日吸烟大于等于10支)、酗酒等,这些看似平常生活习惯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管收缩,易致早产 。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降低早产措施的五大措施之一就是劝诫孕妇戒烟(包括二手烟) 。
另外,如果过去存在流产、早产病史或妊娠出现羊水过多、多胎妊娠等应及时就诊并咨询相关早产风险,及时防治 。
年龄过大过小,体重偏重偏轻都是早产的风险因素 。未满20岁或大于35岁的孕妇早产率明显增高,尤其是小于20岁者早产发生率是20-34岁组的11倍 。
再比如,多胎妊娠(双胎或者三胞胎等)或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而妊娠者也是早产的高危因素 。有研究显示,双胎妊娠的早产发生率超过50%,而相比单胎妊娠其发生率仅为10% 。
医源性早产是另一重要问题 。比如孕妇在怀孕期间合并其他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等都会增加早产的风险,因而也要在怀孕期间正规地治疗这些疾病 。
如果孕妇存在早产风险,或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先兆早产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早产门诊就诊,进行评估和早产监测 。目前,在医院常用的早产监测方法有B超宫颈长度检测、胎儿纤连蛋白原试验检测等 。
依据评估状况,必要时给予宫缩抑制剂及胎儿促胎肺成熟治疗 。
预防早产,
孕妇的生活守则
刘慧姝强调,对于孕妇来说,需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戒抽烟,妊娠早期的行为改变可以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
1、不要刺激腹部或使腹部紧张 。
2、随时观察健康状况 。尽早治疗容易引起早产的疾病,像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
3、避免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和激烈运动 。多吃富含维生素E或维生素K的食物 。防治子宫过敏和预防尿道感染,还应充分摄取水分 。
4、坚持定期产检 。及时发现问题,比如阴道感染、性病等 。
5、注意调节,尽量不使体重突然增加 。在整个孕期,体重增加的量应控制在25斤左右,尽量不使体重每周超过500克 。
6、尽量避免夫妻生活的刺激,尤其是妊娠8个月后 。
7、一旦出现早产迹象就不能再做运动 。
知多D
早产,怀孕满28周而不足37周的出生的婴儿,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