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大椎穴位置( 四 )


定位: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颈椎一共七节,当你低下头左右转动脖颈时,上面六节颈椎都跟着转动只有第七颈椎是不动的,这个不动的颈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 。
【解剖】
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 。
【配伍】配腰俞,有通督行气,清热截疟的作用,主治疟疾 。
配合谷、中冲,有解表泻热的作用,主治伤寒发热,头昏 。
配长强,有通调督脉的作用,主治脊背强痛 。
【主治】
①热病;
②感冒、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
③头痛项强;
④疟疾;
⑤癫狂,小儿惊风;
⑥阳危诸证 。
【临床运用】
【人体大椎穴位置】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小儿舞蹈病等 。配曲池、列缺、风门主治感冒;配后溪、间使主治疟疾 。
【操作】
向上斜刺0.5~1.0寸 。可灸
文献摘要:
1、《甲乙经》:
三阳、督脉之会 。
2、《图翼》:又治颈瘿、灸百壮,及大椎两边相去各一寸半少垂下,各三十壮 。
3、《千金方》:凡灸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灸之 。从头项发者,于未发前预灸大椎尖头,渐灸过时止;从腰脊发者,灸肾俞百壮;从手臂发者,灸三间 。
4、《普济》:灸以年为壮 。
研究进展:
1、感冒 取大椎 穴,行散刺再拔罐 。另可用隔姜灸大椎3~5壮,或艾条灸20分钟,每日~3次 。
2、荨麻疹 取大椎穴,行强刺激,留针5分钟 。
3、痤疮
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数下,然后拔火罐,以出血为度 。
4、灸小白鼠大椎穴,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白鼠提高其免疫功能 。
5、灸小白鼠大椎穴,对实体瘤和腹水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延长小白鼠的存活期,使肿瘤细胞受到抑制 。
4.人的大椎穴在什么位置
标准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图) 【取法】正坐或俯伏,在项后,与风府穴(督脉)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项筋膜、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 。皮肤由颈丛的枕小神经分布 。项筋膜包绕项部浅、深层肌 。
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项筋膜浅层,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入浅层的头夹肌,继进深层竖脊肌中的头最长肌和头半棘肌 。项肌均由颈神经后支支配 。
第二颈神经后支可分为内外侧支 。外侧支参与支配项肌,内侧支为皮支,称枕大神经 。该神经由枕动、静脉伴行,在项筋膜的深面上行,约于上项线水平处,穿斜方肌附着点及项筋膜浅层,分支至颅后部的皮肤 。【特异性】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 。【功用】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 。【主治病症】本穴为治疗头、眼、耳、口、鼻、脑、神志疾患,以及上肢病的常用要穴 。
1.循环系统疾病:脑卒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无脉症;
2.五官科系统疾病:电光性眼炎,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鼻炎,耳聋,耳鸣,甲状腺肿大,吞咽困难;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失眠;4.运动系统疾病:落枕,肩周炎,中风后遗症,足跟痛;
5.其它:感冒 。【刺灸法】刺法:
1.向对侧或同侧口角方向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头顶、颞部、前额和眼扩散 。
2.平刺2.0~3.0寸,透对侧风池穴,局部酸胀,扩散至头项部 。灸法: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大椎(属于督脉) #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