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仿真饰品铅超标易累积性中毒,孕妇儿童勿佩戴


进口仿真饰品铅超标易累积性中毒,孕妇儿童勿佩戴

文章插图
_原题为:广州下半年进口仿真饰品两次铅超标 易累积性中毒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6日讯 (采访人员 张海蛟) 近日,广州检验检疫局通告称,该局最近检出一批进口仿真项链总铅含量超标26倍,据检疫人员介绍,“铅进入人体后不易代谢,会造成累积性中毒,引发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肾脏系统受损,降低智力、记忆等 。”
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查询发现,下半年以来,广州分别发现了2批次进口饰品逃检和2批次进口不合格,且不合格指标主要集中在总铅含量超标 。
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表示,“国内对仿真饰品中重金属含量有明确的限量规定,检验检疫机构抽采样后会对合格货物发放入境检验检疫证明,消费者应该向商家主动索取 。”
重金属超标危害健康 需索要检疫证明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包括项链、手链、手镯、戒指等款式多样、设计精美、个性明显的进口仿真饰品越来越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进口量逐年提升 。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复杂性,且产品多为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仿真饰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近日,广州检验检疫局检出一批进口仿真项链铅超标26倍将安全性问题推到了舆论前台 。
广州检验检疫局13日透露,该局日前检出一批进口仿真项链总铅含量超标,该局已对不合格进口仿真饰品进行销毁 。
据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了解,该批仿真饰品为从英国进口的胶花项链,共184条 。经抽样检验结果显示上述胶花项链金属部位的总铅为26000mg/kg,远超国家强制性标准GB28480-2012规定的不大于1000mg/kg要求 。
广州检验检疫局相关人员向采访人员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局辖区进口仿真饰品的产品质量稳定,不合格率和逃检率均为零,但是下半年以来,分别发现了2批次进口逃检和2批次进口不合格,且不合格指标主要集中在总铅含量上,饰品中超标的化学元素,接触皮肤佩戴,会危害身体健康 。”
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查询发现,“仿真饰品主要由钛钢、铜锌合金等材料制成,表面一般会用铅、镍、镉等金属进行电镀,增加表面光泽 。”
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透露,“佩戴重金属超标的仿真饰品,轻则与皮肤直接接触后造成接触性皮炎甚至并发感染,重则会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其他疾病,例如铅进入人体后不易代谢,会造成累积性中毒,引发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肾脏系统受损,降低智力、记忆等 。金属镉毒性很强,主要积聚于人体的骨骼、肾、肝脏等器官,易造成贫血、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等 。”
“消费者在选购和佩戴美观时尚的进口仿真饰品时,首先要注意质量安全 。”业内人士说 。
业内人士表示,“明辨产品信息 。尽量到有资质的商铺购买来源有保障的商品,选购时要辨别产品信息,包括是否有产品合格证、是否标明了材料名称、是否有厂家名称和地址等内容 。”
“查看检验证书 。国内对仿真饰品中重金属含量有明确的限量规定,检验检疫机构抽采样后会对合格货物发放“入境检验检疫证明”,必要时消费者可以向商家索取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
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强调,“注意佩戴细节 。由于饰品佩戴时多与身体直接接触,故而不宜长期佩戴 。尤其是夏季气温高出汗多,会加速饰品中金属镍等重金属的释放,因此,身体大量出汗时不宜直接佩戴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过敏体质等特殊人群不宜佩戴仿真饰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