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妈到底要不要用安胎药


孕妈妈到底要不要用安胎药

文章插图
核心提示:老一辈认为,中药安胎是最安全的安胎法,但必须选择正规的中医师开立的药方,上面都会有详细的成份说明,这样才可以安心服用 。
安胎药到底会不会影响妊娠?
妊娠期,尤其在妊娠的头3个月内,由于胎儿体内各器官分化尚未完成,药物致畸的危险性增加,可诱发畸形等严重后果 。
但安胎药对胎儿的影响较小,因为,它属平滑肌松弛剂,使用安胎药有可能引起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副作用,也可能使人血压降低,如果反应严重,还可能造成肺水肿或是心肌衰竭,但是出现这些副作用症状的几率是非常低的,而且多半是使用针剂安胎药比较可能有问题 。
所以,对有流产或早产迹象的孕妇使用安胎剂还是不应过于担心的 。但是,它毕竟属药类,所以,医生会根据孕妇可能的流产或早产原因来决定是否必须使用安胎药 。
什么样情况下,孕妇不能使用安胎药呢?
对于怀孕已28~37周,因妊娠高血压、子宫畸形、双胎、羊水过多等造成早产症状时,也不主张保胎,因为此时瓜未熟而蒂已落,早产儿各脏器发育不全,死亡率较高,即使存活下来,也可能后天智力障碍 。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保胎呢?
一是对因黄体功能缺陷、孕激素不足造成可能流产,B超图像提示为活胎的孕妇,可进行保胎 。
这种原因引起的流产迹象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黄体酮,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促使孕激素的合成 。
老一辈认为,中药安胎是最安全的安胎法,但必须选择正规的中医师开立的药方,上面都会有详细的成份说明,这样才可以安心服用 。
温馨提示:为你详解安胎常用药
清热安胎用黄芩
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 。”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 。张仲景的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腹痛证 。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
和胃糯米与砂仁
妊娠早期常见有胃气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恶阻之证 。和胃安胎是首选之法 。砂仁芳香和胃,善于安胎止呕,故以临床所常用 。轻者单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亦同与其他药伍用 。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 。糯米多胶黏之性,既可养胃又能安胎,民间有用苎麻10g,糯米30g~50g,煮粥食之,可常用食疗保胎法 。
健脾安胎用白术
孕妇的脾胃健强,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 。反之,若孕妇脾胃虚弱,易于损伤胎气 。健脾安胎比和胃重要 。白术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 。《备急千金要方》早有用白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专用方 。后世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方,都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
补气黄芪与党(人)参
母体元气充沛,胎气自然牢固 。如果孕妇元气不足,会出气中气不足,小腹有下坠感,或见小便不通等症状 。补气安胎是常用大法,黄芪、党(人)能是常用的补气首物 。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参、白术、砂仁等药配合而成,既可健脾、和胃,又能补气安胎,故为治妊娠恶阻的中成药 。补中益气重用黄芪、党(人)参、白术等药配升麻、柴胡而成,使中气上升;对妊娠转胞、小便小通,或有小腹下坠感者甚为合适 。
养血地黄、阿胶、当归
母体的血液是维持胎儿生长的重要物质 。如果孕妇血虚,最为影响胎儿,或见漏红之象,多为流产先兆 。养血安胎法为临床最常用 。主要药物有地黄、芍药、当归身、阿胶等 。成方胶艾四物汤即以四药为主,既可养血安胎,又能止血止漏,故为临床所常用 。十全大补汤能温补气血,孕妇气血两虚者,每多选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