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特效针灸手三针

1.怎样用针灸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特效针灸手三针

文章插图
病情分析:意见建议: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等 。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治疗上;原则是针对肩周炎的不同时期,或是其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肩周炎的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
一般而言,若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可使病程缩短,运动功能及早恢复 。
1.肩周炎有其自然病程,一般在1年左右能自愈 。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
2.早期给予理疗、针灸、适度的推拿按摩,可改善症状 。
3.无论病程长、短,症状轻、重,均应每日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生活上应该注意预防;1、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潮湿之地 。
2、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 。
3.急性期不宜做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可采用热敷、拔火罐等;
2.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1.针刺中平穴
中平穴位于外膝眼下5寸,胫骨前脊向外一横指,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 。
针入一到三寸,左痛针右,右痛针左,针尖斜向患肢,大幅度提插捻转,患者感到扎针处发胀或发热为妙,一边行针一边嘱患者活动患肢 。
2.六透穴

六透穴即六个穴位互相透刺,这六个穴位分别是:肩髃 臂臑 肩前缝 肩后缝 腋前,腋后

采用28号针3到4寸,从肩髃透刺臂臑,臂臑透刺肩髃,肩前缝透刺臂臑,肩后缝透刺臂臑,腋前透刺腋后,腋后透刺腋前;
均进针4-5公分深,留针30分钟 。

“六透”穴位起针后,复从极泉向腋前或腋后透刺,肩前压痛刺向前,肩后压痛刺向后 。
手法以呼吸补泻为主,吸一口气退针三分之一,三口气后退针至皮下,不出针,呼气时进针至原刺部位,连续3次,不留针 。
3.平痛穴
取穴:

足三里下1.5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患者本人的拇指一横指)处 。
刺法:左病针右,右病针左,上病取下,两侧痛取双侧穴,以泻法为主,大副度提插捻转,患者可感到酸、麻、胀、痛等,医者边提插捻转边嘱患者活动患肢,两侧痛可交替活动,亦可两膀同时配合活动,根据疗效及患者反应,针刺时间1~5分钟,不留针,一天一次 。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损伤合并上肢不能上举,肩关节损伤综合征,以及急性腰扭伤,急性梨状肌扭伤,坐骨神经痛 。
4.阳陵泉
取穴:
膝下一寸,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 。
阳陵泉是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故可治筋脉不伸而致的疾病 。《灵枢.终始第九》说:“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 。针刺阳陵泉前,可先在对侧阳陵泉附近找压痛点,按压压痛点时肩部疼痛减轻或消失,刺之必效,让患者咳嗽一声,随咳进针,以减轻患者针刺时的痛感,针刺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肢,针入痛消 。
5.条口
治疗阳气虚衰明显的肩周炎,可透刺承山穴,名唤“条山”穴,效果好 。
6.鱼肩(来源于高树中经验穴,并向高先生致敬)
取穴:在鱼际穴向下(远端方向)约0.5寸,赤白肉际处,肩周炎特别是肩前疼痛的患者可找到火柴头大小的条索状物,按之有明显压痛,因近手太阴之鱼际穴,故名鱼肩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