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拽我去菜场

外孙拽着外婆去买菜?是的 。外孙多大了?3岁4个月 。他懂买菜吗?他会拣自己喜欢吃的菜买 。
信不信由你 , 这是事实 。外孙拉着我上菜场 , 不光是凑热闹 , 菜场的热闹对他来讲 , 已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了 , 宝宝主要是想亲自出马 , 为自己挑选爱吃的菜 。小宝宝真的是认识一些菜 , 懂得点挑菜常识的 。当然啦 , 这并不是天生的 , 是经过相当时间的熏陶培养出来的 。而这种熏陶事出偶然:
当我外孙15个月大时 , 因为刚会走路 , 特别爱动 , 对什么都感兴趣 , 正处在最容易闯祸、最让人头痛的时期 。居家过日子 , 外出买菜购物是少不了的 。把这样一个小不点放在家里 , 任谁都没法放心 。于是 , 我买了辆购物车 , 每天推着他去菜场、进超市 。不曾想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居然带出了个会挑菜的宝宝来 。
“现场”传授加深印象
15个月大的宝宝 , 放在购物车中是不肯安分的 。我挑菜时 , 菜老板帮我把黄菜叶剥掉 , 宝宝则探出手去 , 把老板扔在一旁的菜皮给拾进塑料袋;我要扔了 , 他还不依不饶地哭起来 , 我只得无奈地将它们带回家 。拣菜时 , 我把黄菜皮和新鲜的菜叶放在宝宝眼前进行比较 , 告诉他黄了的菜皮不能吃 , 并当着他的面扔进垃圾袋 。
一开始 , 宝宝又哭又闹 , 不让扔 , 数次之后 , 他有了“黄叶不能要”的概念 , 再去买菜时 , 他不是把黄叶拾进来 , 而是帮着剥掉了 。
外出买菜 , 如果自顾自挑选 , 把宝宝晾在购物车内既不合适 , 也未免太委屈他了 。我每买一种菜都要拿给宝宝看一看 , 告诉他这叫什么 , 怎样判断新鲜不新鲜 。比如说吧 , 买黄瓜时 , 告诉他什么是本国黄瓜 , 什么是荷兰黄瓜 , 有光泽带黄花的新鲜;买土豆时告诉他新鲜的土豆皮很薄 , 轻轻一搓就掉下来 , 陈年的土豆颜色暗 , 皮搓不下来 , 芽眼发绿的 , 吃了要中毒 , 不能买;西芹粗大而脆 , 本地芹细而嫩;本白色的花菜和绿色的西兰花是同类不同品 , 就像家里哥哥和弟弟……时间一长 , 宝宝居然懂了不少 。
有一次 , 他突然对菜老板说 , 宝宝要买带花的黄瓜 , 你不要把发芽的土豆卖给我 , 那个有毒的 。小宝宝说得有板有眼 , 让菜老板大跌眼镜 , 惊叹不已 。
比较中加强认识
宝宝的进步激发了我的积极性 。我决定因势利导 , 把外孙培养成一个会进行比较、食谱宽广的小小美食家 。
为此 , 我总是先想好一天的菜谱才去菜场购菜 , 而且边买边解说 , 对宝宝进行趣味教育 。我既买鸡蛋也买鹌鹑蛋 , 既买鲫鱼也买鳜鱼;既把山药和百合作比较 , 也把冬瓜和白萝卜进行对比 。这样做不免要多支出一点人民币 , 但可以收到两方面的效果:
一是可作形状、颜色、脆嫩度、滋味等的比较 , 让宝宝学会区分 , 提高判断能力;二是能让宝宝形成一个初步概念——菜的品种丰富 , 不同的菜味道固然是不一样的 , 即使是同类的菜 , 因为品种不同 , 口感也会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