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个“有水分”的宝宝


怀个“有水分”的宝宝

文章插图
准妈妈孕育宝宝,为啥会有羊膜、羊水的称谓呢?羊水又有什么作用呢?其实,羊水对于孕产过程中的母子健康,是起着非常关键作用的 。今天本版编辑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的知识,同时也与大家分享一下,看看羊水是怎样影响宝宝与准妈妈健康的 。
羊水与羊膜名称的由来
首先来看看羊膜,羊膜(Amnion)这个字是来自于希腊字的Amnos,这是小羊的意思 。由于小羊出生时包覆了一层胎膜 。因此延伸出这个用法 。所以才会翻译成羊膜 。
那么羊水呢?原来羊水是古名词,来源为中医阴阳理论 。古字中,“羊”和“阳”是相通的,阳、羊二者同音,代表人类生命之始,离不开阳,故称人类生命起始之源为“羊水” 。实际上应该为“阳水” 。人的寿命从正阳开始,到正阴而结束 。所以阳水成为生命开始的象征,孕育生命的起源之地 。
由此可见,我国普遍用的羊水称谓,其实与羊关系不大,还是根据咱们老祖宗的习俗称谓而定的 。
羊水是怎样形成的
好端端的肚子里,为啥会多了这么多羊水呢?羊水的由来让我们很是好奇,不妨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羊水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般认为孕早期时,羊水来源是母体血清的透析物质,这时水分也能透过胎儿皮肤,因此羊水也能来自胎儿血浆 。
当孕龄增加时羊水量也增加,孕4个月起胎儿尿液也混入羊水中,羊水中各种电解质的浓度下降,如钠的含量下降,到足月时羊水的渗透压较母体与胎儿血浆低20~25mmol,胎儿在孕18周时每24小时可产生尿量约为7~17ml 。足月时每小时尿量可达43ml 。这些都是羊水的主要来源 。
另一方面,胎儿胃肠道可以吞咽较多的羊水,从而取得羊水量的平衡 。另外,呼吸道分泌物也能进入羊水 。
我们老话常说孩子是“父精母血”,从羊水的形成看来,真是有一定道理呀 。
羊水究竟有多少
羊水,从字面来理解,主要成分一定是水啦,其实一点没错,羊水的成分98%是水,另有少量无机盐类、有机物荷尔蒙和脱落的胎儿细胞 。
羊水的重量,一般来说会随着怀孕周数的增加而增多,在20周时,平均是500毫升;到了28周左右,会增加到700毫升;在32~36周时最多,约1000~1500毫升;其后又逐渐减少 。因此,临床上是以300~2000毫升为正常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称为"羊水过多症",达不到这个标准则称为"羊水过少症",这两种状况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
由此可见,准妈妈们怀孕后要整天带着几百毫升的“大水袋”,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啊,所以作为准爸爸,可要体谅并照顾好“孩儿他妈”呀 。
羊水有什么用
生个宝宝还含有那么多“水分”呀?准妈妈承受这么大的负担,究竟对宝宝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呢?
其实别看羊水不起眼,作用可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
● 在妊娠期,羊水能缓和腹部外来压力或冲击,使胎儿不至直接受到损伤 。
● 羊水能稳定子宫内温度,减少剧烈变化,在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胎儿能有一个活动的空间,因而,胎儿的肢体发育不至形成异常或畸形 。
● 羊水可以减少妈妈对胎儿在子宫内活动时引起的感觉或不适 。
【怀个“有水分”的宝宝】 ● 羊水中还有部分抑菌物质,这对于减少感染有一定作用 。
● 在分娩过程中,羊水形成水囊,可以缓和子宫颈的扩张 。
● 在臀位时,可以避免脐带脱垂 。
● 在子宫收缩时,羊水可以缓冲子宫对胎儿的压迫,尤其是对胎儿头部的压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