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科医院哪个最好( 五 )


[1]
青春期教育
早恋的心理分析
当前,早恋现象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 。据某中
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
学对一千零四名学生的调查,发现交了恋爱朋友的有一百零四名,占7.43%;其中男生36名,女生68名 。据小学教师反映,小学生也有写"情书",相约幽会的 。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谈恋爱",主要的是出于好奇心,谈不上什么感情基础,"离"或"合"也无所谓,但也会犯"两性"错误 。女孩子初犯两性错误的最小年龄是11岁,高峰是14~15岁;男孩子始犯两性错误的最小年龄是13岁,高峰是16~17岁 。
据某市中学一个班级的调查,失去童贞的女生占全班女生总数的一半 。问题不能不令人焦虑 。
为什么小小年纪就闹恋爱呢?世界上没有无源的水,也没有无根的树 。当前早恋现象的普遍,细加琢磨,有它的客观原因,也有它的主观原因 。
客观原因是性刺激的信息量大量增加 。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人的心理也就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所谓"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工业化的发展,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 。农村城镇的都市化、人口的密集,这就增加了人们的社会接触 。现代化宣传工具的运用,又加快和扩大了信息的数量和传递的速度 。
曾有一度时间,精神污染充斥,电影、电视、广播、录象、广告、照片、报刊、书籍,还有所谓"手抄本",几乎整天价地围着"爱情"转,大有风雨压城之势 。有些形象,有些语言,不仅"刺激",还很"挑逗",那些年纪轻轻的、情窦刚开的、未经风雨世面、良莠难辨的中小学生怎能不受污染?同时,对外开放,一些西方的腐朽污秽,趁机而入,渗进了我们的宣传媒介,并被捧为"时髦"而传播,腐蚀着年轻一代的心灵,直接起着诱发和教唆作用 。
也必须指出,我们的学校,在一度时间里,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了政治思想教育,纪律比较松懈 。这,给早恋开了方便之门 。
主观原因,是早恋者的心理结构的缺陷 。古语说:"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同样的客观环境下,只有志不正、心不静者,才生邪事 。早恋也是这样 。
我们知道,个体发展到思春期(女孩起于11~12岁,男孩始于13~14岁),性发育开始了,第二性征显露了 。由于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无思想准备,在一段较短(约半年至一年左右)时期内,会产生对性的不安、害羞和恐惧情绪;过后,便会有另一种倾向,即对异性产生兴趣,对异性发生好奇和好感,性冲动也开始出现 。伴随着性的发育,思春期孩子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不是小孩子了,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独立,产生摆脱家庭奔向同龄友人圈的倾向,感到自己的心理谁都不理解,只有新结交的知己才理解,渐而渐之,形影不离 。
在这个期间,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坚强的集体舆论的制约,他们便会滋长一种逆反心理:恋爱是大人的事,为了标志自己是大人,也效法恋起爱来,尽管他们对恋爱的真谛和含义并不理解,也要好奇地去试探;如果失去自控或在不良分子的引诱下,还会出现不正当的两性行为,心安理得,不以为耻 。
早恋,就是这样不良主客观因素的不良结合 。诊断的目的在于治疗,怎样防止、制止早恋呢?
第一、进行理想、人生观教育 。
早恋
早恋
理想是对未来追求和向往的形象;人生观是对人生价值的看法 。思春期人生观正在形成,理想正在确立,正是教育的好时光 。
他们一旦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自己奋斗的目标,就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储备生活的力量 。这时,纵有性意识的蠢动,也能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