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提防四大口腔疾病


孕期提防四大口腔疾病

文章插图
随着人们对口腔保健的日益重视,许多家长在小孩还年幼时就非常关注孩子的牙齿健康,希望宝宝拥有一口皓齿 。
但也有一些家长会有这样的疑惑:自己家的宝宝从小就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而且也不喜欢吃糖果,为什么才5岁就长出2颗烂牙?
专家提醒,其实在母亲怀孕的第1个月,宝宝的牙齿就开始发育生长 。因此,孕妇口腔健康不仅关乎自身健康,也关系到腹中宝宝的口腔健康 。
孕妈妈要养成早晚刷牙、吃完东西后漱口的好习惯,平时注意平衡膳食,选择有利于身体健康和非致龋性的食物,遵循科学进糖的原则,少吃甜食、零食 。
【孕期提防四大口腔疾病】 怀孕第1个月
宝宝牙齿开始发育
“宝宝牙齿健康,应从孕期保健开始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称,其实在母亲怀孕的第1个月,宝宝的牙齿就开始发育;孕6个月,牙齿基本上已经发育成熟;
到宝宝出生时,已经有36颗牙胚在颌骨里生长,其中包括有16个恒牙胚和20个乳牙胚,只是它们还没长出来,需要等到一定时间后才会一颗颗慢慢露出来 。
“也就是说,整个孕周从怀孕1个月到宝宝出生的这段时间里,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到宝宝的口腔健康 。”
同时,国内外也有研究表明,妊娠期某些严重的口腔疾病,是造成不良妊娠(如流产、早产、低体重儿等)的危险因素 。因此,孕期口腔保健显得尤为重要 。
孕期小心
四大口腔疾病“袭击”
由于妊娠期孕妇身体内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口味改变、饮食与零食总量和次数增加、孕期行动不便与倦怠等因素,容易使口腔卫生无法维持在妊娠前的水平,致使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等口腔疾病明显上升 。
1.龋齿(蛀牙)
王群称,妊娠期的妊娠反应可能会在刷牙时加重,有些孕妇便停止或马虎刷牙 。
妊娠和妊娠性呕吐等会使唾液PH值下降,引起牙齿的酸蚀和脱矿;同时,妊娠期饮食次数增加、偏食等,这些都容易导致口腔内菌群发生变化,形成导致蛀牙的口腔环境 。
由于妊娠期孕妇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龋齿迅速发展,症状明显,所以孕妇要养成早晚有效刷牙、每次吃完东西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
另外,胎儿生长发育也需要大量的钙,对钙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会使母体骨骼和牙齿脱钙、致龋 。
同时,钙磷等矿物质的缺乏也可影响胎儿牙齿结构的正常发育,使乳牙萌出后容易龋齿,严重的可导致颌骨发育等畸形 。
因此,妊娠期间,孕妈妈要摒除偏食的不良习惯,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摄入足量,促进胎儿的口腔颌面部正常发育,以及预防口齿疾病 。
2.妊娠期牙龈炎和牙周病
妊娠期间,由于孕妇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牙龈毛细血管扩张、炎症细胞和渗出液增多,还可能出现牙龈充血肿胀,呈增生性炎症反应,触碰后容易出血 。
如果这个时期孕妇的口腔卫生不好,有大量的菌斑和牙石堆积,牙龈在这些局部刺激,炎症将加重,严重者最终可形成牙周病 。
因此,应严格控制口腔卫生,以阻止或减少牙龈炎及牙周病的发生 。
3.急性牙龈炎
黄群提到,有些严重的蛀牙,比如因蛀牙引起的牙髓坏死,虽然感觉不到疼痛,但在漫长的孕期随时可能会导致急性根尖牙周炎等急性症状爆发,严重时会出现无法忍受的疼痛 。
因此,若有死髓牙、残根或以前做过根管治疗而明显有根尖病灶的牙齿,应尽量在计划怀孕前到医院就诊,以避免孕期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