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氏针灸怎么样

1.舒氏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舒氏针灸怎么样

文章插图
一 舒氏的起源
舒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 。舒氏家族源远流长 。
据史料记载,舒氏远祖为皋陶(也写作咎繇,音“高姚”g doy60) 。
在远古时代,原始的华夏民族主要由西方炎、黄部落群和东方夷族部落群所
构成 。人们所熟知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是西方两大部落的首领 。
而东方夷族部落的首领则分别有颛顼(高阳氏,楚国国君及伟大诗人屈原都是高
阳氏的后裔)、帝喾(高辛氏,古代著名的圣贤舜就是高辛氏的后裔)和皋陶等 。
皋陶姓偃 。当时尚处子母系氏族社会,这是随母姓 。相传皋陶曾被舜任命为
掌管刑法的官,后来又被禹选定为继承人,只是皋陶由于去世早而没有继位 。因
此后人均尊崇皋陶为圣贤 。

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 。其中封皋陶的后代在今安徽的庐江、潜山、枞阳、
桐城一带建立了舒、皖、宗、桐等诸侯国 。其中舒国国君的爵位为子爵,通常称为舒子 。
在古代史籍中,舒国有舒蓼、舒鸠、舒鲍、舒庸、舒龙、舒龚等名称,统称为群舒 。这些称谓,指的是舒国的各个分支小国 。
在春秋群雄争霸的时期,舒国的各个分支小国有的先为徐国所灭,后又复国,
成为了楚国的属国,不过最后终于逐渐都被楚国所灭 。舒子的后代遂以先辈的国名“舒”为姓 。这就是舒姓的由来 。
古群舒国的故地在现今的安徽省庐江市、舒城县一带 。这里就是后世舒氏的发祥地 。
不过,另外还有一些舒姓其实与源自皋陶的舒姓是没有联系的 。例如当代著名的文学家老舍是满族人,本名舒庆春,他的这个“舒”姓是辛亥革命后从满族姓氏改换而来,与我们的舒姓并无亲缘关系 。
二 唐代的舒氏家族
据民国丁丑年《舒氏宗谱》所录的《原序》称,舒自有姓以来分为四支,其
中蓼城舒氏是舒迪的后人 。蓼城舒氏分为城东舒氏和城南舒氏 。城东舒氏的始祖
为舒弘济,城南舒氏的始祖为舒弘顺 。在唐代,城南舒氏舒弘顺的后代舒道充官
拜京兆尹(唐代京兆府的长官,管辖范围包括首都长安),封侯爵 。从此,舒氏
的这一支派就以“京兆”为其郡望(指各姓氏名门望族的发祥地),称为“京兆舒
氏”,并以“京兆堂”为堂名,民国丁丑年《舒氏宗谱》即署“京兆堂”。其后
代有唐代舒平,为平阳郡守(唐平阳郡辖境相当今山西霍州市以南的汾河流域及
其以西地区,治所在平阳县吟临汾市西南]),进封侯爵,于是舒氏本支又称为“平
阳舒氏”,并且以舒平为一世祖 。
三 惨烈的甘露之变及舒氏家族的迁播
舒平后裔舒伭烈(本支五世祖)为中唐时人,居于婺州东阳(今浙江省金
华市所属的东阳市) 。舒伭烈共有五子,即:舒元褎、舒元迥、舒元肱、舒元舆、
舒元辙,兄弟五人皆为进士,其中四子舒元舆尤为杰出 。舒元舆(本支六世祖先后于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朝历官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著作郎、尚书郎、御史大夫、御
史中丞兼刑部侍郎等职,唐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九月被提拔为“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同年十一月,宰相李训同凤翔节度使郑注在唐文宗的支
持下,密谋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试图铲除以太监仇士良为首专权
误国的宦官集团 。舒元舆也参与了其事 。但李训等的密谋当场就遭到了失败 。仇
士良集团大肆报复,株连杀戮上千人,唐文宗被软禁至死 。舒元舆兄弟五人同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