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鸡蛋在水里会浮起来吗教案反思( 二 )


二、找一找蛋宝宝沉浮的秘密
1.幼儿针对观察到的现象自主提问 。
看了刚才的实验 , 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小问号” , 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 好吗?
(评析:发现问题是幼儿进行探究的先决条件 ,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专利权让给幼儿 , 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思维的发展 , 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 , 同时更利于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内在动机 。)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 。
哎呀 , 这倒奇怪了 , 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 , 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
3.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寻找蛋宝宝沉浮的原因 。
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 , 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 。从而找到问题缘由: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 , 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 。那么是不是鸡蛋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呢?在加了多少盐后才能浮起来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 , 好吗?
(评析:这既是对上一结论的不确定性疑惑 , 又自然渗透了对下一步骤中的实验观察的要求 , 让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与急切想知道结果的心态进入实验中 。教师提出矛盾性的问题 , 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 , 尽情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 这也是幼儿将头脑中的新经验与原有的旧经验发生联结、进行迁移的过程 。)
三、做一做蛋宝宝沉浮的实验
1.理解记录图表所示的实验方法 。
2.提出实验要求:两两分工合作 , 明确怎样加盐、搅拌、记录注意点等等 。
3.幼儿实验操作 , 教师观察幼儿实验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
(评析:幼儿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大多来自直接经验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 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 , 加盐量的多少 , 搅拌、溶解的程度 , 都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 教师对幼儿的实验结果的判定都应视不同的实验方法而言 , 决不可为追求统一结果而扼杀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 。
因此 , 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地位 , 在幼儿确实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动遇到障碍时 , 才给予一定的帮助 。
四、说一说蛋宝宝沉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的实验记录卡)从记录结果中讲讲自己的实验感受并发现鸡蛋沉浮的规律 。
2.继续设疑:为什么鸡蛋在加入1勺、2勺盐的盐水中没有浮动 , 在加入3勺、4勺……盐的盐水中会慢慢浮上来呢?
(评析:这个环节中教师指出了矛盾的事实:同样在盐水中 , 为什么鸡蛋有沉有浮?让幼儿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探索形成认识:不同浓度的盐水中 , 鸡蛋的沉浮是有一个过程的 , 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盐后 , 鸡蛋才能在水中浮动直至全部浮起来 。并且通过集体讨论交流 , 让幼儿对自己所思所为进行一次梳理 , 以此强化新获得的经验 。
3.除了在盐水里鸡蛋能浮起来 , 你还有什么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呢?(幼儿回忆生活经验 , 自由想像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