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青春期到结婚,有人教他如何面对“性”吗?( 二 )


特征 2. 说不出复杂情绪
对策:好故事有助把感觉说出口
我也建议 , 多给青少年接触与情绪表达、社会人际相处相关的作品 。
当问青少年“你有什么感觉”时 , 他们的回答常不脱“很爽”或“很不爽”两种 。其中有没有并存的情绪?有没有对立的情绪?有没有什么情绪的转折的变化?他若没有充分察觉 , 没有办法充分表述 , 整个情绪就会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 。
如何让朦胧的情绪感受 , 用语言清楚准确的表达出来 , 是阅读可以帮忙的地方 。除了怎样适切表达外 , 学习不要乱表达 , 也是青少年社会情绪与人际上必须学习的功课 。
比方说 , 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都觉得父母好伟大 , 但进入青少年后 , 会突然觉得大人很虚伪 , 他开始发现父母会讲一套做一套 。父母可能说邻居的不是 , 但出门见了那位邻居 , 却又笑容满面热情招呼 。
孩子是否能先往上一个层次到对人情世故的理解 , 再提升一个层次到对他人处境的理解 。他如果能够这样往上转 , 这个孩子就会慢慢变成熟;但若他不能往上转 , 一直停留在“这个世界很虚伪”的层次 , 我们就会培养出一批愤世嫉俗、全世界都对不起我的公民 。
特征 3. 我是独特的存在
对策:认知转型 , 喜爱科幻、穿越情节
青少年大脑在改组 , 这时他会有一种从绝对、一元、直线思考 , 转向相对、多元、批判思考的状况 。他的脑部开始成熟 , 有自我监控能力 , 整个形式运思的能力出来之后 , 他的思考会转型 。他们开始喜欢看那种比较复杂的 , 什么柯南之类的、怪异的、有的没有的推理 。
有没有听过“中二病”?这是形容他们认定自己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 世界上没有人了解我 , 必然存在着与真实世界并不完全相同的另一个世界存在 , 只有我能够感知道那个世界 。
为什么青少年很能够接受动漫中异次元、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这是他这个时期发展上很重要的思考特征 。他这个阶段的发展 , 如果得到充分的支持 , 到青少年阶段结束 , 照理说慢慢就会消失 。但若他一直没得到充分支持 , 老是被否定 , 长大之后 , 这个行为很可能会持续而成为缺乏现实感的成人 。
最近有部很红的电影《你的名字》 , 在日本创下票房直逼宫崎骏影片的纪录 。这部片子最特别之处 , 在于它的观影族群非常集中在青少年 。分析个中原因 , 恰好切中了上述我们提到的这些元素 。
这片子谈到友谊、青春的悸动、对性的好奇与期待、对爱情的感觉与想法等 。譬如 , 透过主角每天摸自己咪咪 , 细致描绘青少年对身体变化产生的好奇 , 且它不同于一般于言情小说 , 还有更深刻、长远的爱情层次;再者 , 青少年那种喜欢活在自己世界、寻求自我满足的独特言行 , 在电影里被充分展现 。电影最后 , 主角救了五百位村民 , 让主角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基于对某种正向价值的肯定 , 我其实可以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
【孩子从青春期到结婚,有人教他如何面对“性”吗?】大家谈少年阅读 , 至少应该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想看什么 。然而 , 若从青春期身心发展的脉络来看 , 我们的出版市场对青少年阅读的支应 , 其实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