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这种“联觉”功能,我第一次知道!

我一直是比较话唠的人,所以OK的语言发展还不错,从两岁起就能用不多的词汇量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也会认为这里面有我话唠子的功劳 。当然,我这么话唠也是因为我发现他真的喜欢听我说话 。
很多人都会认为孩子说话早或者说话多这事是有样学样,爸妈说得多了嘛,那孩子听得多自然也学到得多,这也就是大家普遍所理解的语言启蒙 。但最近看了一个大脑研究的报告很有意思,它告诉我们,三岁前婴儿的大脑中有着异常丰富的神经突触,使得他们在接收感官的刺激时可能会触发到另一种感观 。比如我们对他们说话时虽然是声音,但到了他们大脑里会触发为色彩、气味的感知 。
所以当我们对着娃儿开启话唠模式时,很可能他们是享受到了带着芬芳的音乐或是一幅美妙的画面,这时他们有着“联觉” 。
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人有联觉能力
看《最强大脑》时我们都会惊叹,妈呀,这人的脑子构造是不是和一般人不一样啊?!那么枯燥的一堆数字、文字、二维码,他们居然全部可以记住,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除了这群人除了不乏有像王峰那种通过后天长期高强度专业训练获得了特殊记忆能力的人,也有一些人是没有经过太多专业训练的,也就是说基本凭的是天生特别的大脑 。他们中的有些大脑有一种特别的功能——可以把看到的数字、文字或条形码在他们大脑里转换为有颜色的画面或者是包含特别信息的图像,这种功能被科学家称为“联觉”,主要是指大脑在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下,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
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人拥有联觉,他们听到音乐的时候可以看到颜色,当听或者说词汇的时候嘴里会感受到味道,当看到字母或数字时会感到某种特定的颜色 。
在今年三月的TED演讲上,因为拥有超常智力而被称为“脑人”的英国作家Daniel Tammet,就例举了他丰富的联觉能力 。
他一直感知他出生的那个星期三是蓝色的,因此他出了一本书《星期三是蓝色的》 。
在他眼中,每一个数字都有一个特有的形状、颜色和质地,数字1是一道白色的光芒,当他做数学计算的时候,各种图像在他眼前串联起来 。
他可以讲10种语言,包括: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芬兰语,立陶宛语,罗马尼亚语,威尔士语,世界语,以及世界上最难的语种冰岛语 。他拥有惊人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22514位,在他眼中,圆周率中的数字就是一幅幅画,比如圆周率中的前20位在他脑中就是下面的这样一幅画 。

宝宝的这种“联觉”功能,我第一次知道!

文章插图
这种联觉能力,不禁让我联想到最强大脑里的“水哥”王昱珩,微观辨识520杯同样的水,一眼辨出哪杯是他曾经见过的水 。他自己的解释是凭想像力,但我很怀疑这或许也是联觉能力,让他能够把水看成是一幅幅各有特点的图画 。
网络上也有一些人分享了他们曾有的联觉经验 。
“我是从小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有颜色感知 。东是红色,西是绿色,南是黑色,北是白色 。还有m和n,m是浅蓝色,n是白色 。”
“平时没有联觉的现象,有一次午睡,窗外广播在放歌,我能听到歌声,但是人还没有清醒,还在睡眠(半睡半醒?),然后歌声在我的大脑里转化成了一种有不同颜色的复杂物体的拼接,而且歌声是有重复小节的,每次重复到相同的小节,脑海中出现的彩色实物是相同的,当时无比确信音乐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
“小时候一直觉得星期四是绿色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