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治疗梅核气( 三 )


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引起,因此细心开导、解除其思想顾虑,有益于疾病痊愈 。此外,也应少食煎炒辛辣食物 。
以咽喉中常有异物感如梅核阻于喉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证 。多发生于女性 。相当于西医的神经官能症或癔球 。梅核气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肝郁脾滞,津液不得输布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 。患者自觉咽喉中有异物感,无疼痛,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碍饮食,时轻时重,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纳呆,困倦,消瘦,妇女月经不调,舌暗,脉弦 。
治宜疏肝解郁,消痰散结,方用半夏厚朴汤、逍遥散等 。
梅核气
病名 。咽喉部有异物感 。以其发如梅核窒碍咽喉,故名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载述咽中如有炙脔”;当属此病 。《赤水玄珠·咽喉门》:“梅咳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 。”《古今医鉴·梅核气》:“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 。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厉痰郁结,致斯疾耳 。
”因情志郁结,痰气凝滞所致 。治宜理气解郁化痰,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四七汤、噙化丸等方 。本证见于慢性咽喉炎、神经官能症等疾患 。
4.梅核气的偏方是什么?
本病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形容为咽中有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梅核气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症,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多数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及消化道、呼吸道疾病所引起的一种异常感觉,无器质性病变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而化火灼津使运化失调,痰核内生上逆于咽喉,故咽中如炙肉 。
或饮酒过度,饮食失节,过食辛辣至湿热上蒸痰涎凝滞 。
1、 方药组成:
柴胡10g,苏梗10g,瓜蒌15g,厚朴12g,郁金15g,陈皮15g,半夏10g,枳壳12g,白蔻10g,茯苓10g,桔梗15g,砂仁10g,沙参12g,花粉10g,远志10g,甘草10g 。加减:咳嗽多痰加川贝、黄芩各10g,海浮石15g;咽干痒,去半夏、厚朴加生地12g,麦冬10g;元参10g,失眠烦躁加枣仁12g,菖蒲10g,合欢皮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 。
同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彻底解除恐癌恐病的心态 。
2、 方药:
郁金15g,香附12g,半夏10g,厚朴10g,桔梗10g,柴胡12g,茯苓20g 。上述药物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早晚服用 。
加减:胸胁苦闷者,加柴胡12g,薤白15g;口干,舌质偏红者,加夏枯草12g,杭菊10g 。梅核气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症,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多数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及消化道、呼吸道疾病所引起的一种异常感觉,无器质性病变,中医属“郁症”范畴 。气郁而致痰湿阻滞,以《金匮》半夏厚朴汤加减而治愈 。
由于思虑过度,精神抑郁,使肝气郁结,郁而生痰,气郁疾结,致咽部受阻所致,治疗宜行气解郁,清热化湿,活血利咽,降逆化痰 。
1、组成:绿茶、月季花、玫瑰各3克,桔梗、山萸肉各6克 。
用法:研为细末,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气滞血瘀之梅核气 。
2、组成:绿萼梅、绿茶、合欢花各3克,枸杞子5克 。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
主治:梅核气 。
『此文②为*文章,转载请联系本站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