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核心营养”阻碍孩子成长

现场实录
专家聚焦儿童期七大营养补充问题
研讨会上 , 著名营养学家洪昭毅教授、戴耀华教授、翁坤荣教授、柴雨力博士分别就目前影响儿童营养健康的日常行为做出了点评 。根据四位专家分析 , 父母们可对比自己在育儿实践生活中 , 是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 如果是 , 该如何作出及时调整 。
错误观念一:缺什么再补什么
日常表现:由于在平时不注重预防 , 往往在孩子出现症状了后才亡羊补牢 。
洪教授点评:缺锌的孩子会出现厌食、挑食、偏食、生长发育迟缓、反复感冒、免疫功能低下、智力发育不全、头发发黄等症状;缺钙则可能导致夜惊夜啼、佝偻病、免疫力下降;缺赖氨酸则会出现较明显的智力发育迟缓 , 这都是“核心营养”缺乏的症状 。但营养缺乏的初期是没有症状的 , 而研究表明 , 不同程度的缺乏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如果等到发现缺了再补充 , 那就不是预防 , 而是治疗了 , 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
专家支招:现在有一种观念是“缺什么再补什么” , 就是缺了再补 , 那就等于病了再治 。这显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 。应该提倡平日补充预防 , 尤其是核心营养素的补充 。
错误观念二:药补不如食补
【缺乏“核心营养”阻碍孩子成长】日常表现:熬骨头汤作为给孩子的钙营养 , 反复给孩子吃的都是一些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食物 。
柴博士点评:给孩子熬骨头汤补钙 , 但他们不知道骨头中的钙并不能够被溶解出来;另外食品中的元素含量非常低 , 比如锌 , 牡蛎是锌含量最丰富的食物之一 , 但如果要满足人体需要 , 每天要吃下好几百克的牡蛎 , 孩子也受不了 。钙、锌、赖氨酸等元素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安全的 , 医学上将其列为营养素 , 安全性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
专家支招:营养素补充在医院临床上都是使用药品 , 没有哪个医生会给患者的处方上开食品或保健食品 , 主要原因就是药品更安全 , 疗效更有保障 。
错误观念三:营养补充不需要持续
日常表现:想起来吃才吃 , 吃吃停停 。
柴博士点评:所谓的营养物质是每天都需要的 , 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一样 。营养每天都会被机体利用和代谢掉 。例如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钙和锌被生长的骨骼和其他器官所利用消耗 , 同时在汗液、尿液中每天也有相当数量的流失 。因此人体每天都必须补充 , 否则就会影响儿童骨骼和器官的生长发育 , 发生身高落后、智力免疫力低下等营养缺乏症 。
专家支招:因为我们的食物结构中 , 锌钙缺乏严重 , 所以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间 , 也就是0岁至18岁期间 , 都应该每日补充 , 而不是停停补补 。在出现了营养缺乏症状时 , 还要加大剂量治疗 。
错误观念四:认为锌对儿童成长发育作用不大
日常表现:调查结果显示 , 儿童钙和锌的摄入量明显偏低 , 缺锌尤其严重 。微量营养素补充不足是我国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 尤其儿童锌的摄入量明显偏低 。
洪教授点评:锌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 , 缺锌会影响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 。判断孩子是否缺锌 , 不能只凭测量的结果 , 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来判断 。有的孩子检查时没有发现血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