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听到的声音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听到的声音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中班科学听到的声音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能听辨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声音,感受各种声音的特点,尝试制造好听的,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听到的声音教案吧 。
设计意图:
幼儿对自然界的事物有着独特的好奇心,生活中的他们不断探索和发现着来自身边的一切有趣的事情 。而声音对于我们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像一声炮响就能引起幼儿的探望,一首好听的歌曲就能给幼儿带来欢愉,生活中的声音吸引了孩子的兴趣,影响着孩子的倾听 。本次活动,利用我们身边熟悉的声音,通过听一听、玩一玩、说一说的形式来制造声音,感受各种声音的特点 。
活动目标: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能听辨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声音 。
2.感受各种声音的特点,尝试制造好听的 。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
活动准备:
各种空瓶子、盒子、罐子,小石块、沙子、红豆、黄豆、小纸片,乐音与噪音的音乐,雷声、动物叫声、流水声、钢琴声等录音 。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辨别生活中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玩个游戏,请你闭上小眼睛 。
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1、教师播放打雷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儿:“雷声”
师:“来学一学雷声”
幼儿模仿 。
2、教师播放流水声“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水的声音”
3、教师播放锣鼓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儿:“敲鼓的声音 。”
教师:“你再哪里听到过敲鼓的声音啊?”
幼儿1:“电视里”
幼儿2:“过年的时候”
幼儿3:“广场上”
幼儿学小猫的叫声 。
教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我们刚刚听到了打雷的声音\流水声\敲鼓声\小猫的叫声,生活中还有许多声音,你都听到过什么声音呢?”
幼儿交流自己听到过的声音 。
(教师以平时听到过的、感兴趣的声音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声音,通过模仿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为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打下了基础 。)
二、制造声音
教师:“小朋友们都听到了老师带来的声音,现在我们来自己制作声音 。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幼儿:“盒子\瓶子\还有小罐子 。”
教师:“来,我们每人一个来试着制造声音吧 。”
幼儿自由操作 。
教师:“好啦,谁来说说你方法?”
幼儿1:“我用手捏瓶子就会有声音 。”
幼儿2:“我用瓶盖来刮瓶子 。”
幼儿3:“用罐子敲一敲地就会有声音 。”
幼儿4:“用两个盒子来碰一碰 。”
教师:“哇,小朋友真的很有办法啊,那有没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
幼儿:“还可以装上东西摇一摇 。”
三、尝试比较装有不同物品的声音的不同
教师:“老师就给你们准备了东西,看看都有什么?”
幼儿:“小石子、红豆、黄豆、纸片、沙子 。”
教师:“我们来试一试,这些东西装在瓶子里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但是老师有要求,听清要求再去装,第一,每个瓶子里只能装一种东西,装完吧瓶子宝宝的盖子盖的紧紧的,不要让里面的东西跑出来,第二,在装东西时在桌子上面装,装时候要保持桌面和地面的干净,第三,听到老师唱1 2 3 4 5-的时拿着瓶子候赶紧回到座位上,听清楚了吗?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