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父与子-最后一个苹果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父与子-最后一个苹果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语言父与子-最后一个苹果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幽默画(最后一个苹果),鼓励幼儿想想、说说、笑笑,体验诙谐的情节,培养幽默的生活态度,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幽默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父与子-最后一个苹果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通过幽默画(最后一个苹果),鼓励幼儿想想、说说、笑笑,体验诙谐的情节,培养幽默的生活态度 。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幽默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 。
3、引导幼儿从画面的理解讲述中悟出坚持到底就能完成任务的道理 。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
活动准备:
《父与子》的系列图片、课件、苹果树、父与子的漫画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苹果树
师:这是什么树?树上有几个苹果?
2、师:你们瞧,这个苹果又大又圆你们想吃吗?老师这有两个人他们也想吃这个苹果,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
3、教师出示两个纸偶,引导幼儿猜一猜他们想得到苹果办法 。
二、看图讲述
1、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父子俩有没有想到这么好的办法 。
2、出示第一幅图: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我觉得父亲的动作好像很有趣,老师来学一学,你们帮老师看一看做得对不对 。
教师扮演这棵苹果树,引导幼儿模仿父亲的动作吃力的摇树 。
师:父亲也是这样用力的摇树的,你们觉得他能够得到这个苹果吗?结果会是你们想得那样吗?那我们继续往下看 。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儿子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他看着父亲满头大汗,也开始动脑筋想办法了 。那儿子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4、出示第三幅图
师:没拿到苹果,父亲很不甘心,父亲又有了什么办法了?
师:你们看拐杖就差一点就可以碰到这个苹果了,我想这次他们应该可以吃到美味的苹果了 。那你们觉得可以吃到吗?
5、出示第四幅图
师:很遗憾!他们没有吃到苹果 。他们不得不继续想办法 。大家看这次父亲用什么方法摘苹果?
6、出示第五幅图
师:鞋子扔出去之后会发生什么事了?
师:老爸和儿子忙了半天还没有得到苹果,心情怎样?会不会继续想办法?
如果是你,你会坚持下去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有没有像我们小朋友说得那样 。
师:如果你是那个儿子,在父亲想要放弃的时候你会对他说什么?(教师总结做事要坚持要努力不能半途而废)
三、欣赏漫画故事
1、教师请幼儿完整的讲述故事 。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每幅图角落上的序号,并要求幼儿说出它的作用 。
3、师:你觉得哪一幅图最有趣?为什么?
4、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父与子的其它漫画作品,体验漫画中的诙谐有趣 。
四、介绍漫画书《父与子》
1、师:你们想知道这些有趣的故事是来自哪里吗?
2、教师出示漫画书《父与子》,并适当介绍这本书 。
结束语:今天小朋友的表现很不错,老师将这有趣的漫画书留给你们和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动反思:
【大班语言父与子-最后一个苹果教案反思】整个教学活动流畅而生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工作很充分,制作了与故事内容相符的图片课件,将故事一张张展现给幼儿欣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故事内容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师生间的互动效果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