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土茯苓与茯苓虽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它们完全是不同的,其功能与作用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介绍它们的区别之处和它们的功效与作用 。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 。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湿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 。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不用混淆 。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文章插图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传统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 。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
食疗作用
味甘、淡,性平 。无毒 。归肝、胃、肾脾经 。开散降泄 。用该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 。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等配伍同用 。此外,该品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疗效 。但是服用时忌茶 。
临床应用
1、防治钩端螺旋体病:预防:每日1两,1次或2次煎服,每周连服3日,共服5周 。2000余人服药结果表明,服药组与未服药组发病率之比为1:5.58 。治疗:土茯苓100克(病情重而体质较好者可用至5两),甘草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 。同时可根据病情辨证加减;对高热、重症者给葡萄糖液及维生素丙,个别有出血倾向者加用激素 。治疗18例均愈,16例于服药2~3剂、3例于服药4~5剂后症状消失 。平均住院时间3.6天 。或用土茯苓4两,地榆、青蒿、白茅根各50克煎服 。每日1~3剂,热退后每日1剂,4次分服 。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如镇静、止血、补液等 。治疗14例,失败4例 。其中血培养阳性者9例,5例治愈,4例失败 。治愈病例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在1~7日内,主要症状随体温下降而逐渐减轻或消失,大部分病人头痛、身痛、球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血痰等均于1~2天内消失 。治疗中少数病例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 。
2、治疗梅毒:土茯苓据早年临床观察报告,以土茯苓为主,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藓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马齿苋、甘草 。煎服 。治疗现症梅毒及隐性梅毒,其血清阴转率在90%上下 。其中晚期现症梅毒的治愈率为50%左右 。对晚期麻痹性痴呆,不仅脑脊液康、华氏反应转阴,而且精神症状亦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对于小儿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 。用量:成人每日用土茯芩75~100克,水煎,2~3次分服,以10~20天为一疗程 。但亦有每日量用至100~400克的,疗程有长达2个月的 。
3、治麻疹:预防用100%煎液内服,3岁以下每日30~50毫升,3~6岁50~60毫升,分3次服,连服3日 。或制成注射液行肌肉注射 。以上剂量亦可作为治疗之用 。
4、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每日用200~400克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肠,7天为一疗程 。
5、治疗急慢性肾炎:每日150克,水煎,分3次服 。退肿作用较好,服后,小便增加 。亦有用于治疗肾盂肾炎、肾结核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