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r技术( 三 )


因此,用厂商自己提供的检测软件往往会跟Windows下的检测软件(例如AIDA32)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出入 。这里,我们推荐以厂商软件的检测结果为标准,因为Windows环境下,系统要求硬盘的启动程序比DOS下多得多,这可能导致硬盘S.M.A.R.T值比DOS环境下检测的波动更大 。以参数Raw ErrorRate(错误读取率)为例:该参数的计算公式为10×log10(主机和硬盘之间所传输数据的扇区数)×512×8/重读的扇区数 。
“512×8”是把扇区数转化为所传输的数据位(bits),这个值只在所传输的数据位处于10^10~10^12范围时才作计算,而当Windows系统启动后,主机和硬盘之间所传输的数据扇区大于或等于10^12时,此值将重新复位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值在不同的操作环境、不同检测程序下时波动较大的原因 。
4.属性值(Attribute value)
属性值是指硬盘出厂时预设的最大正常值,一般范围为1~253 。通常,最大的属性值等于100(适用于IBM、昆腾、富士通)或253(适用于三星)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由西部数据公司生产的部分型号硬盘,就用了两个不同的属性值,最初生产时属性值设为200,但后来生产的硬盘属性值又改为100 。
5.最大出错值(Worst)
最大出错值是硬盘运行中曾出现过的最大的非正常值 。它是对硬盘累计运行的计算值,根据运行周期,该数值会不断地刷新,并且会非常接近阈值 。S.M.A.R.T分析和判定硬盘的状态是否正常,就是根据这个数值和阈值的比较结果而定 。新硬盘开始时有最大的属性值,但随着日常使用或出现错误,该值会不断减小 。因此,较大的属性值意味着硬盘质量较好而且可靠性较高,而较小的属性值则意味着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
6.实际值(Date)
是硬盘各检测项目运行中的实际数值,很多项目是累计值 。例如:
图3中的Start/Stop Count(启停次数),累计的实际值是436,即该硬盘从开始到现在累计加电启停436次 。
7.属性状态(Status)
这是S.M.A.R.T针对前面的各项属性值进行比较分析后,提供的硬盘各属性目前的状态,也是我们直观判断硬盘“健康”状态的重要信息 。根据S.M.A.R.T的规定,这种状态一般有正常、警告和报告故障或错误等3种状态 。S.M.A.R.T判定出这3个状态与S.M.A.R.T的 Pre-failure/advisory BIT(预知错误/发现位)参数的赋值密切相关 。
当Pre-failure/advisory BIT=0,并且可靠属性值远大于阈值的情况下,为正常提示“OK”标志 。当Pre-failure/advisory BITt=0,并且可靠属性值大于阈值但接近阈值临界值时,为警告提示“!”标志;当Pre-failure/advisory BITt=1,并且可靠属性值小于阈值时,为报告故障或错误提示“!!!”标志 。
在图2中,我们发现出现“OK”标志的正常状态下有“值正常”(Value is Normal)和“总是略过”(Always Passing)两个状态说明 。它们的区别是:“值正常”表明此项S.M.A.R.T值是正常的,硬盘没有故障;“永远略过”则表明此项只是某参数的记录,没有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如“Power on time count”,这个参数只是记录了硬盘已经加电工作的时间,这个参数应当永远合格,它不用来衡量硬盘的性能,因此显示为“OK:Value is Normal” 。
下面我们以ID为“04”的Start/Stop Count(加电次数)检测参数为例,完整地来理解这7列参数的意义:
从图2中我们看到此参数规定的属性正常值(Attribute value)为“100”,这个正常值是通过计算公式:
“100-硬盘正常使用寿命期间的加电次数/1024”而给出的 。而最大出错值是硬盘运行的累计计算值 。例如如果是新硬盘,则加电次数为0,因此为100-0/1024=100,最大出错值=属性正常值 。随着加电次数的增加,该最大出错值不断变化 。厂商规定的阈值为20,即当硬盘的开关电次数达到81920次时(100-81920/1024=20),最大出错值=阈值,系统就会提示用户备份数据 。